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细胞移植真的可以治疗帕金森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金森综合征

年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年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后的第三大老年人杀手。然而,人们对PD知之甚少。

导读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40岁以下的年轻帕金森病很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患病率约为1.7%。帕金森病患者多为散发病例,有家族史的不到10%。帕金森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而致病。这种病理变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衰老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

说起帕金森这个老年病,将其总结为“三个多”:一是聪明人得的多,二是中国人得的多,三是症状非常多。

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

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约有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近一半在中国。目前,中国有万帕金森患者。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首位,但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严重不足。他们认为震颤、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都是人老了之后的正常现象,导致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率很低。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50%-60%的患者没有就医,尤其是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万。

这个数据将是非常惊人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

--本文章摘自于内蒙古医学杂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3月至年5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8~23±9~13岁;诊断标准符合《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且排除:(1)高度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3)伴有全身或者局部严重感染者;(4)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如心、肺、肝、肾;(5)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6)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患者或授权家属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量表评估。静脉滴注间充质干细胞ml(内含细胞数量为1×个),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再次进行量表评估。

1.3评估标准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dieaseratingscale,UPDRS)评分、Hoehn-Yahr量表评分用来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对症治疗后转归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5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比治疗前的UPDRS评分、Hoehn-Yahr评分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帕金森病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目前治疗常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不能增加体内多巴胺神经元的数目,仅能改善部分症状,无法终止或逆转疾病进展。与此同时,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产生的“开关效果”和手术电极对神经组织的毁损和破坏,均有可能进一步减少DA神经元的数目。因此,寻求一种从病因上增加神经元数目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显微镜下的间充质干细胞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治疗PD有一定疗效。作用机制大致如下:

(1)MSCs可定向分化来替代变性或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2)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起到营养神经、抗炎、调节免疫、抗细胞凋亡、促进微血管再生等效应;

(3)可调节细胞代谢,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而提高多巴胺递质的分泌,从根本上阻止或逆转黑质-纹状体通路进行性的退变,改善其运动障碍。与此同时,MSCs以其细胞数量多、增值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思路。本研究意在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定的临床支持,但样本量少,不良反应尚不清楚,仍需大量样本的临床验证。

即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