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寨卡登革病毒天然抗体被发现,或改变对自 [复制链接]

1#

年11月19日,MedicalXpress在线刊登了DelthiaRicks的报道,详细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染病和疫苗学LeahC.Katzelnick博士及来自伯克利、密歇根大学和马那瓜尼加瓜可持续科学研究所的合作者在尼加拉瓜发现的寨卡-登革抗体大规模长时间交叉保护现象。

这项长达11年(年至年)的抗体强度和抗体动力学研究总共测量了个样本中的抗DENV/ZIKV抗体,剖析了个独立样本,涵盖了名儿童(2-14岁,平均6.8岁),其体内来自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交叉保护抗体的持续时间比以前想象的要长得多。这些天然抗体可以防止登革和寨卡任何一种病毒引起的感染,不仅在数年内保持稳定更不会急剧减弱。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改变科学家们对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黄病毒科病毒自然免疫力的理解,为相关疫苗研究以及人类免疫反应探索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Zikavirus)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年巴西寨卡病毒的突然出现让世界措手不及,病毒暴发流行中发现了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出生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标准差)。在年5月-年1月间,共报道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近20倍。

登革热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较小,约17~25nm,依抗原性不同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同一型中不同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具有不同血清型的继发性登革热感染通常会诱导稳定的跨血清型保护性抗体。其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病毒在蚊体内以及白纹伊蚊传代细胞(C6/36细胞)、猴肾、地鼠肾原代和传代细胞中能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媒介昆虫传播,引起登革热(denguefever,DF)以及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丛林中的灵长类是维护病毒在自然界循环的动物宿主。

寨卡-登革与人类免疫

早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最初感染登革热或寨卡病毒会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保护性抗体会因为自身的增强而导致严重的疾病,即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ADE---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病毒感染都是从黏附于细胞表面开始的,黏附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和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常常可以阻抑这一步骤,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的作用:它们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早期的研究表明抗体在大约两年内失去了它们的中和效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仍然可能容易感染其他登革热血清型,即这两种病毒本身的抗体对自身的交叉保护性就很弱。

在毁灭性的寨卡-登革病毒流行发生六年后,关于人类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登革热及其近亲寨卡病毒的新数据开始出现。年寨卡病毒流行期间,交叉反应抗体保护变得非常明显,该流行病席卷了加勒比海、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多个国家。令人震惊的是,在寨卡病毒爆发期间,登革热的发病率急剧下降。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属于同一黄病毒家族,两种病毒均由埃及伊蚊携带,因此从登革热感染中康复的患者获取到具有能够中和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交叉保护抗体的猜想不断涌向实验人员的脑海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抗体活性,科学家们使用了登革热-寨卡病毒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ENViELISA、ZIKViELISA和ZIKVNS1BOB),该试验可以精确的测量与登革热和寨卡病相关的抗体,并会定义登革1、2、3和4血清型。实验结果显示,整体登革热病毒iELISA滴度在原发性登革热感染后的8个月内依然稳定。抗体半衰期实验更是出乎所有科研人员的意料--其半衰期估计为年,比人类寿命都长。

此外,科研人员发现整体DENViELISA滴度在继发性DENV感染后逐渐减弱。同样,DENViELISA滴度在原发性ZIKV感染后稳定或上升,但在有DENV和ZIKV感染史的个体中下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先前的DENV免疫如何,DENViELISA滴度存在异质性,即交叉保护抗体的数量因儿童而异,这表明抗体的数量决定了保护的程度,未来如何提高交叉保护性抗体的滴度将是科学们设计疫苗的需要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未来发展

纵观登革热-寨卡感染大规模长跨度抗体动力学数据我们发现,长期抗病毒体液免疫疫苗研究方向更应该侧重于登革热-寨卡病毒原发性与继发性感染、抗原特异性和个体的抗体动力学差异。这些发现改变了我们对抗黄病毒个人感染与免疫的理解,并对测量疫苗功效和预测未来的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