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田为曹玥记者王忠岩)一位肝脏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下来的“废弃肝脏”也能“变废为宝”,用来拯救了另一位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命。
8月8日,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六病房主任邰升教授和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钟翔宇教授带领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利用“废弃肝脏”进行脾窝异位辅助肝脏移植手术。在一天的时间里,邰升教授利用微创腹腔镜技术为35岁女性患者顺利切除日益增大的肝脏多发良性肿瘤,并将被切除的肝脏左外叶进行脾窝异位辅助肝移植术,为67岁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延续生命。
邰升教授(右1)和钟翔宇教授(左2)带领团队进行移植手术
良性肝肿瘤患者和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的“相互救助”
今年35岁的于女士(化姓)在三年前体检中发现多发肝血管瘤,来到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寻求手术治疗。和于女士同一时期住院的67岁姜女士(化姓),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随时有大出血、肝衰、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可能,生命危在旦夕。
于女士在进行肝血管瘤切除手术的术前检查期间,邰升教授发现于女士的肝血管瘤右叶巨大,为手术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的肝脏组织,这部分切除下来的肝脏组织被称为“废弃肝”。
而这个肝正适合移植给病中的姜女士。
为了保证术前于女士心理状态不会受到影响,邰升教授向于女士的爱人对此情况进行了详细科普和说明,最终于女士和其爱人慎重考虑后决定自愿无偿捐献术中产生的“废弃肝”给姜女士。
多学科强强联合突破重重难关迎来生命的曙光
征得于女士的同意后,团队对受者进行详细的风险讲解以及全面的心理状态评估,副院长王广志和普外科主任崔云甫教授积极协调术前各项事宜,对手术整体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监督。邰升教授团队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医务部等相关科室大力配合。
邰升教授表示,肝脏移植是先天性或终末期肝病病人的治愈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移植供体严重短缺,每年有大量病人因无法得到供体而失去生命,也严重限制了我国肝移植技术的临床发展。近年来产生了很多创新的手术方式,也改进了肝脏保存技术,如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常温携氧灌注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肝短缺问题,但缺口仍然巨大。以“废弃肝”作为供体来源的新思路,即将因良性肿瘤行肝切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肝脏“变废为宝”作为供体,为患者行肝脏移植术,有望造福部分危急的肝衰患者,对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