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临床上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发生时,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会导致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异常,会损害人体当中的多个器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0年里,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我国糖尿病患者人口估计约为1.5亿,其中,大部分是二型糖尿病。
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了糖尿病,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40%左右,治疗率较低。因此,我国糖尿病的防控形势相对严峻。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吗?
饮食是否适当与健康密切相关,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种食物,我们要选择健康适合自己需求的食物,不要“随心所欲”,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有些人的血糖水平升高与每天摄入的糖或脂肪有关,这些食物中的热量偏高,容易使身体发胖,也容易使血糖升高,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想控制血糖指数,尽量少吃这些食物。
血糖的升高与日常运动少或肥胖有很大关系,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需要全方位进行预防,而不是简单地控制饮食。
糖尿病的诱因有哪些?
1.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出现肥胖的症状,肥胖会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这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2.肥胖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约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前都存在肥胖的症状,肥胖程度与糖尿病发病率成正比。
一些基础研究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发生变化。
从25岁到75岁,肌肉组织逐渐从体重的47%减少到6%,而脂肪从20%增加到6%,这是老年人糖尿病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4.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出现和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多人出现了糖尿病,那么其他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如果因为自己年轻而没有重点保护身体,会在遗传因素的影响下让该疾病“有机可乘”。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当父母亲都有糖尿病的情况下,下一代有很大可能会因为基因突变而让糖尿病有机可乘。
糖尿病“忌食榜”或公布,白糖排在第4,前或有很多人爱吃
1.芝麻酱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芝麻酱,尤其是吃凉食或者火锅的时候,芝麻酱虽然味道不错,但是制作过程中会加很多糖。
芝麻酱本身热量就很高,经常吃芝麻酱会影响正常血糖水平,不利于稳定病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建议多吃这种食物。
2.蜂蜜
蜂蜜当中除了水就是糖,其中50%以上是葡萄糖,不消化就会被人体储存起来,而且葡萄糖上升的量极快,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病情失控时,吃蜂蜜会加重病情,对治疗没有意义,如果平时喜欢蜂蜜,就要调节其他糖类的摄入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当服用蜂蜜。
.猪肝
猪肝是猪的内脏之一,猪肝中含有水溶性物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元素能提高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的合成,有效维持思维能力、记忆等能力。
适当食用猪肝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贫血的发生,以及月经期间的贫血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不能吃猪肝,否则会导致人体血管内甘油三酯或胆固醇大量堆积,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为肝源性糖,病情加重。
4.白糖
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多吃白糖,吃白糖容易使体内血糖迅速升高,导致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长期下去会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
长期大量地吃白糖容易使身体发胖,肥胖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糖尿病症状加重。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只有在遇到低血糖的时候才能吃糖,其他情况下不建议吃糖。
5.方便面
方便面是一种用不知名的植物油或动物油烹制的油炸食品,它的热量和脂肪含量超过了市面上卖的很多零食。
方便面本身的营养价值不大,但是这种食物的摄入会影响胃肠运动和营养物质的临床吸收。长期摄入方便面会影响体内血糖的稳定,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和高血糖。
6.坚果
坚果主要由蛋白质、糖和油脂组成,还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少吃对人们的健康有好处。
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太多坚果会导致体内血糖明显升高,对于病情的缓解没有好处。
糖尿病危害
1.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或乳酸酸中毒,接受酒精治疗或停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风险更大。
2.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和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和缺血性脑病。
.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早期的蛋白尿和水肿,晚期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延伸:如何控制血糖水平?
1.加强运动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运动可以健脾,脾主运化,主升精,主散精,脾气健运则饮食得以完全气化,自然不会有代谢出来的糖元积滞于血液之中,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运动还可以加强气化,宣畅阳气,阳气健旺则“阴霾自散”。芬兰的一份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5分钟或每周进行4小时运动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注意饮食
饮食不当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发表在美国文献,年10月刊上的糖尿病研究证明,每天喝两份以上含糖果汁的人,比起每月喝一份以下含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比率高1%。
.戒烟、限酒
戒烟戒酒,避免精神刺激,尽可能保持理想体重。
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基础,胰岛素抵抗是罹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肥胖患者在平时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就要避免肥胖。
4.喝水
坚持用水可使人们避免饮用含糖量高,防腐剂和其他不需要成分的饮料,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5.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糖尿病医院检查眼睛,医生会告诉你糖尿病水平是否对眼睛产生了损害。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症状时,千万不要大意,应与眼科医生更好地交流,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