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许咏怡
基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即其致病性的评估,是当前全世界最前沿、最重要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且被列为第4个科学大问题。而关于基因及其变异是否致病,如何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估,目前全世界尚无统一的方法和评判标准。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院廖卫平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基因致病性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基因的致病潜力的研究方法;并以癫痫性脑病为例,总结了癫痫性脑病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提出了基因致病潜力的评估指南。
22日,记者获悉,廖卫平团队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子刊《GeneticsinMedicine》(IF:8.2)上,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基因致病潜力的评估方法和指南,为破解这一世界级的科学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资料图/视觉中国据介绍,廖卫平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基因致病潜力(Pathogenicpotentialofgenes)”这一概念。“基因本身并没有致病性,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是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
廖卫平说,只有当基因发生突变,基因功能异常使得蛋白质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时,才有可能致病。因此,基因的“致病潜力”是评价所谓“基因致病性”的基本出发点;同时还认为基因的致病性还跟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改变类型有关。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变化,有的改变(功能型)是不致病的。
由此,廖卫平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致病功能型(Funotype),并提出具有明确的基因型-功能性-临床表型相关性是基因致病性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俗地理解,即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特定的功能型,而相应特定的功能型可以导致临床特定的疾病类型。
进一步分析即可发现,癫痫性脑病相关基因的致病性与基因突变导致的功能改变类型有关。例如,I型钠通道基因SCN1A突变可以导致钠通道功能丧失,临床通常表现为难治性重症癫痫类型——Dravet综合征;而功能增加型SCN1A突变则导致的是轻型癫痫——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功能增加型的SCN8A基因突变是致病的,而功能丧失型的SCN8A突变可能就不具有致病性。此外,该研究团队还发现,现有报道的基因不一定都是真正致病的。
资料图/视觉中国该研究总结了74个目前报道的癫痫性脑病基因,其中具有明确致病性的只有24个,27个为可能致病,另外23个则可能不致病。
哪些基因致病,哪些突变与疾病有关,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重要的科学问题。
随着目前产前基因筛查等技术的进步,廖卫平教授“基因致病潜力评估指南”的提出,将为临床医生判断基因致病性提供便捷的评估工具,并为临床个体化精准医疗、遗传咨询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