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纪轩通讯员王碧辉
医院脑病一科主任阮明军的人都知道,阮明军不仅医术好,还为人和善,只要患者找到他,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了解病情、给予帮助,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之心对待每位患者。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来,阮明军身体力行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扬,并通过不断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经典著作及众位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在脑病治疗中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坚持研究创新,帮助众多临床危重、疑难、复杂脑病患者重获健康。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医院脑病一科诊室里,来诊治的患者络绎不绝。谈起对专家阮明军的印象,患者陈先生激动地说阮主任不仅技术好,待患者更是关心体贴,热情耐心,“在阮主任这里治病,不像是来看病,更像来到亲人、朋友家做客,我们很安心。”陈先生说。
师古而不泥古,承传而蕴新意。患者们的安心离不开阮明军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这条道路上的精心耕耘和独到方法。“根据传统医学理论,我认为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理,采取‘三因制宜’的基本原则,因人而异灵活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具有贴合病情且对患者影响较小之优势。”阮明军表示。行医多年,他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学说,把口服中药汤剂、外治法、针灸、按摩、功能锻炼充分结合起来,“多位一体”的脑病治疗方式不仅缩短疾病治疗时程,也让患者在治疗中更加舒适。
今年68岁的张先生1年前曾突发头晕、反应迟钝,医院诊疗,半年后他出现双侧上肢震颤,并且不断加重,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和家人一度很绝望,以为治不好了。医院脑病一科就诊后,阮明军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体征、症状,结合颅脑磁共振检查,以及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排除帕金森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考虑为脑血管病后继发出现的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诊断为颤证,属于气血亏虚、气虚血滞型。当患者和家人听说不是帕金森病时,全家人如释重负,对阮明军感激涕零。通过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同时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又配合针刺、耳针等中医综合治疗,仅仅三天后,患者长达半年的肢体震颤便有所减轻,走路也灵便了,1周后肢体震颤症状基本消失并顺利出院。
阮明军表示,帕金森综合征属于中医颤证范畴,但不是所有肢体震颤都是帕金森病,而是属于脑血管后继发出现的帕金森综合征,可从原发病上进行治疗,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仔细分析,注意鉴别诊断,只有诊断精准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前不久,他还接诊了一位特殊的偏头痛患者,患者王女士此前多次看东西时眼睛一侧有暗斑,看不全物体,但在外院多次眼科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让其非常困惑。近日王女士再次出现眼前一侧视野有暗斑,且伴随头痛,重时还恶心、呕吐,持续一天未缓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患者医院脑病一科就诊,医术高超的阮明军短短几分钟就发现了导致王女士视野缺失的病根——偏头痛。该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之一,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视野缺失。对于该患者,阮明军通过四诊合参,辨证为肝火证,给予羚角钩藤汤加减,以奏清热平肝熄风之效。并配合头部针刺、按摩,头疼症状在2天后消失,随访一月患者未再出现视野缺损及头痛。
“我们脑病一科收治疑难杂症患者较多,像王女士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在遵循中西结合治疗理念的同时,还要不断扎实自身理论基础,善于总结在治疗中遇到的每个病例,这样才能在疑难病诊治时分析全面,鉴别诊断,不至于误诊、漏诊。”凭着对医学的热爱,对事业的初心,一直以来,阮明军都十分注重学习研究,专注脑病防治,精于面瘫、脑梗塞、脑出血、癫痫、帕金森病及帕金森氏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头晕等疾病的诊治。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多年的工作实践让阮明军认识到,中医博大精深,每一次取得新的突破,都会给广大患者多一分与病魔抗争的希望。为医院领导支持下,科室针对患者治疗需求开展了三氧自血回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脑血管造影、脑梗死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等多个新项目,提高了脑病患者治疗效果。而阮明军也怀揣着对中医事业满腔的热忱,在救死扶伤这条道路上全心付出,不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