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浙江大学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年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共振成像序列与医学影像的分析处理方法的研发,特别是在快速高分辨率成像序列的开发、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方法、胎儿与婴儿脑影像等领域做出了若干原创新贡献,在PNAS、Radiology等TOP期刊发表了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8余项,获授权专利16项(国际专利4项)。目前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主持美国NIH的R01、R21、R03基金项目。担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儿童磁共振分会副主席(候任主席)、胎儿与胎盘磁共振分会副主席(候任主席)、年会程序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等;担任HumanBrainMapping副主编。入选了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和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
为了让医生看得更清楚,吴丹不断刷新医学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极限,为近十年的医学影像采集和分析技术做出了若干原创性贡献,获得了磁共振成像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度全球25位青年科学家之一。她开发了三维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序列,实现了高场活体大脑成像的超高成像分辨率(0.1×0.1×0.1毫米),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在领域内居领先地位,成像序列在全球十余个知名实验室得到推广应用。吴丹的团队对时域弥散成像(time-dependentdiffusionMRI)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丹是时域弥散磁共振物理原理应用在医学成像的领军者,基于这一技术突破了磁共振空间分辨率的极限,一方面通过设计新颖的成像序列,率先使这项技术在临床成为可能,另一方向通过生物物理的建模方法实现脑组织微结构(如细胞大小、密度等)的重建,实现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无创病理。定量刻画了细胞层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率先实现了该技术在人体脑肿瘤、脑卒中的转化应用。她将快速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应用于胎儿和婴幼儿,建立胎儿和婴幼儿多模态脑图谱数据库和数据后处理流程,研究大脑发育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发育早期脑疾病的早期检测。她创建了中国首个胎儿大脑多模态图谱,填补了中国医学的空白,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准确的胎龄估计与胎儿脑病诊断。实现了0-1岁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的多模态脑成像,获取大脑发育早期的时空变化模式,以及早产、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等对发育的影响。当有人问及放弃在美国辛苦得到的一切回国的原因时,吴丹表示,她当初留学的初衷就是将自己所学带回国,在祖国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问题只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而已。文字:xuxu拍摄:络绎科学#InScienceWeTrust#小程序/APP:络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