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
TUhjnbcbe - 2024/11/4 2:40:00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多发,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岁儿童病死率较高。我国每年报告数百例流脑,以散发为主,部分地区有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脑重症病例可在24小时内死亡,幸存者中仍有10%~20%留有严重的后遗症。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预防性服药等。

一、病原学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双球菌,为肾型或豆型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低,对寒冷、干燥、高温、日光及紫外线均敏感,0.1%新洁尔灭、75%酒精等处理很快死亡。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在冬春季节发病,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

历史上我国流脑病例以A群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近年来流脑病例中C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部分地区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流行优势菌群。在流脑菌苗广泛应用以前曾大约3年至5年月出现一次流行,8年至10年出现一次较大流行。

三、传染源

流脑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隐性感染)。

四、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密切接触者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五、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从2个月至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易感人群受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后,60%~70%成为无症状带菌者,25%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7%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1%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

六、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10日,一般为2日至3日。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为内毒素,其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斑)和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常可危及生命,部分残留有听觉损伤、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七、疫苗简介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C)

(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MPSV-A接种2剂次,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MPSV-AC接种2剂次,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

1.两剂次MPSV-A间隔不小于3个月。

2.第1剂MPSV-AC与第2剂MPSV-A,间隔不小于12个月。

3.两剂次MPSV-AC间隔不小于3年,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4.当针对流脑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应根据引起疫情的菌群和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相应种类流脑疫苗。

5.对于小于24月龄儿童,如已按流脑结合疫苗说明书接种了规定的剂次,可视为完成MPSV-A接种剂次。

6.如儿童3周岁和6周岁时已接种含A群和C群流脑疫苗成分的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MPSV-AC接种。

(三)补种原则

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如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

1.小于24月龄儿童补齐MPSV-A剂次。大于或等于24月龄儿童不再补种或接种MPSV-A,仍需完成两剂次。

2.大于或等于24月龄儿童如未接种过MPSV-A,可在3周岁前尽早接种MPSV-AC;如已接种过1剂次MPSV-A,间隔不小于3个月尽早接种MPSV-AC。

3.补种剂次间隔参照本疫苗其他事项要求执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