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之时,杀手——脑卒中悄然而至,让很多患者猝不及防。有家人反馈老人前阵子嗜睡,睡着睡着,就脑梗了……后悔晚已。
据资料显示,70%以上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尤其是老年人。但由于常被误以为是“春困”,前期未受到重视,导致影响了早期治疗。
春季脑病知多少
临床医学统计:全国每年有万至万新发脑血管病患者,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早春。
我国北方脑血管病患病率会比南方高11~14倍;
城市高于农村,男性略高于女性。
春季,气温回暖,但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人体阳气生发会让血管舒张,血压波动一大,就容易诱发脑梗。此外,春季多风,风邪易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也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风邪为兆,脑病要到
《素问风论篇》指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风、头面中风,目痛或痒,偏风、首风等,都与风邪犯脑有关。
风邪属阳,致病范围极广,对应引发以下先兆需格外注意:内风多兼痰火,血淤,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致风痰淤邪犯脑表现为舌根发硬语言障碍,或一侧肢体麻木乏力以及嘴歪脸邪。若是多痛觉,温觉等异常则表现为剧烈头痛。
而突发眩晕或血压异常、眼前突然发黑及短暂视力障碍等则是与痰湿蒙弊清窍有关。
那么,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呢?
脑病预防,切莫瞎忙
中医认为,脑病日常的养生保健应从心理调节、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应遵循顺其自然,顺应四时,强调天人合一的原则。
1、保持情绪稳定
春季情绪容易起伏较大,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魄。
2.3不碰:2不吃1不喝
不吃高脂肪、油腻的食物、:油脂不容易被消化代谢,吃的多会让脾消化不动,还会堆积大量的垃圾在血管里。
不吃高盐高糖的食物:很难代谢掉,还会成为“血管杀手”,污染血管环境。
不喝酒:长期大量饮酒会让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等,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3.坚持“春捂”
立春后,天气虽然看着暖洋洋,但昼夜温差大,倒春寒现象引起血压波动,所以主要对策就是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增加衣物,特别是要佩戴帽子,保证头部、颈部和足部的温度。
4.延长锻炼时间
春季晨间较冷,可以等气温回升后再出门锻炼,同时避免头部大幅度的动作变化,位置尽量不要低于臀部,导致血压上升。运动内容选择比较平和缓慢的,如散步,太极,慢走等。
另外再送大家一个无论对于脑病的预防还是防范复发都有一定效果的茶饮:
参芍归皮茶饮
方由党参、白芍、当归、陈皮四味药组成。组方中的党参、白芍、当归、陈皮都对中枢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党参补中益气,当归养血健脾。党参与当归合用主以活血,气血同源,行活血益气之功效。
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行滞,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白芍养血敛阴,两者共为佐药,协助党参、当归健脾养阴理气活血,又能避免补益太过引起气滞,四药合用共奏健脾扶正,益气养血之效。
中西携手,共筑健康
西医治疗的优势在与起效快、针对性强。例如常用药有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防止血栓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发展。
但也存在治疗的靶点单一,具有不同耐药性和副作用等不足。一旦脑梗后,身体就进入危险的快车道,之后极有可能偏瘫,所以还需要防微杜渐,中医疗法刚好可以撑起这个重要的部分。
中医治疗脑病强调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各项因素辨证论治。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