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十几个小时、罕见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的重度黄疸合并贫血、危在旦夕……一系列关键词浮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脑海中,神经一刻不敢放松。
这危急的一幕真实地医院新生儿科NICU。
5分钟、10分钟、20分钟……医院多科室联动,与长春市中心血站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地挽救这个随时都可能出现脑损伤的小生命。
黄疸患儿竟患罕见血型溶血病
3月27日,一群家属簇拥着一个出生才十几个小时的“小黄人”医院。新生儿科NICU主任包进介绍,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严重黄疸,首先要怀疑母子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可是追问病史,母亲血型为A型RHD阳性,理论上患儿不存在常见的ABO及RHD溶血病的可能。
难道是特殊血型的溶血?
很快输血科给出结论:该患儿新生儿溶血试验阳性,患儿血清中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
“如果黄疸、贫血持续加重,不仅可能因胆红素脑病对患儿未来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可危及生命。”包进主任说。
医院,为患儿母亲采血,十万火急地将母亲血医院,输血科医生为患儿及母亲进行了RH血型鉴定。
结果是:患儿母亲血型为A型RHCCDee,患儿血型为O型RHCcDEe,考虑患儿为母婴RHEc血型不合溶血病!
能够挽救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积极备血,进行新生儿换血治疗!
凌晨一点,救命血来了!
包进主任立刻联络输血科,刘愉主任亲自核实血型、协调,并迅速前往长春市中心血站,寻找与患儿匹配的罕见血型。
当时正值周末的深夜,为了挽救这个新生宝宝,长春市中心血站相关工作人员都赶来加班,在血站输血研究所焦丽新主任亲自协调下,供血科刘爱民、输血研究所白日新、成分制备科李炳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匹配的红细胞,抗体鉴定也证实了是抗-Ec抗体导致的溶血病,为患儿换血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刘愉主医院时,已是凌晨一点。
分秒必争,启动新生儿换血术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
医院各科室紧密配合,全力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
凌晨四点换血结束,孩子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患儿在换血及其他综合治疗下,病情稳定,黄染减轻,贫血纠正,避免了因胆红素脑病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
全力配合,跑出生命加速度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在长春市中心血站,医院输血科、信息科、医务科及护理部全力配合下,跑出了生命的加速度,挽救了患儿的生命,避免了孩子远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新生儿科NICU将会不断提高新生儿诊疗护理水平,为推动长春地区新生儿专业发展及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