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南加大揭示全新snoRNAtRNA互作
TUhjnbcbe - 2024/12/29 11:06: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40628/v9ppets.html

在20世纪60年代,核酸测序技术尚未面世,那时人们通过凝胶电泳、以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发现不少富含尿苷的非编码RNA,并将它们命名为URNA,比如U1、U2、U3等。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其中一些小核RNA(snRNA),比如U1、U2、U4、U5和U6可以催化mRNA的剪接。

而另一些小核RNA比如U3、U8、U13、U14等,则可以结合rRNA/snRNA,并能诱导后者的加工和修饰。这些小核RNA也被称为snoRNA和scaRNA(下称snoRNA)。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逐渐成为研究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人们意识到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大类snoRNA,它的种类超过种。

一部分snoRNA通过碱基配对,能和靶标RNA发生结合,并能引导靶标RNA的化学修饰,比如2-O核糖甲基化和假尿苷异构化。而大多数snoRNA并不拥有已知的靶标,因此也被称为“孤儿RNA”。

近年来,学界开始将snoRNA与各种生理状态和疾病联系起来。比如:

印记snoRNA簇“孤儿SNORD”的缺失,会引起普拉德-威利综合症(Prader-WilliSyndrome)的发生。该位点有一种独特的表观遗传现象——遗传印记。其中,每个基因的两个拷贝,仅仅表达父本或母本。

印记簇D/D的突变,则会导致另一种神经发育疾病Kagami-Ogata综合症的发生。

SNORD(U8)的突变,会导致伴有钙化和囊肿的白质脑病(LCC,LeukoencephalopathywithCalcificationsandCysts)的发生。

SNORA31的变异,则会损害皮质神经元对于单纯疱疹病毒的内在免疫力,进而引发单纯疱疹脑炎。

此外,也有研究将snoRNA与癌症、代谢疾病、长寿等联系起来。过去三十年间,“孤儿snoRNA”的靶标、以及它们在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悬而未决。

十几年前,当美国南加大教授鲁志鹏在读博的时候,就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加大揭示全新snoRNAtRNA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