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10月9日-10月11日采用线下+线上的会议形式召开。其中卒中与免疫论坛在10月11日下午顺利举行。
脑血管病的免疫干预时机与策略
(医院)
卒中因其高发病、高致残以及高致死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除了有限的血管再通治疗外,一些研究表明针对脑部的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卒中后临床表现和预后。而选择正确的免疫干预时机,首先要明确卒中后免疫反应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图1:卒中后免疫反应
图1中显示了卒中后的免疫过程,在卒中最初损伤的几个小时到几天内,中性粒细胞首先迁移到脑实质,随后是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T和B淋巴细胞到达较晚。以NK细胞为例。发病24小时内,缺血神经元分泌的Fkn趋化因子将NK细胞招募到缺血区域。这些NK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导致神经元过度活跃和兴奋毒性),引发神经元凋亡。发病24小时后,缺血神经元发出的信号关闭NK细胞,缺血性脑损伤对交感、副交感和/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影响而下调NK细胞表达。
虽然免疫系统通常不被认为是卒中的治疗目标,但一些回顾性观察表明,卒中患者也会受益于抗免疫炎性治疗。因此,针对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是挽救脑组织和改善卒中患者预后的可行方法,卒中后越早的进行免疫干预,可能获益越大。
免疫介导的微血管相关性脑病
(冯娟中国医院)
微血管相关性脑病是不同病因导致的微血管病理生理损害,临床出现以脑病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血管腔阻塞、血管壁炎症、感染相关性血管病变、血脑屏障破坏和血管淀粉样变性。
血管腔阻塞:免疫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病因包括T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TMA的可能病因
TMA各类型鉴别诊断要点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TMA的主要临床类型,TTP的早期诊断包括:1.具备TTP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贫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碎片增高;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功能正常;Coombs试验阴性。同时满足1、2两点,且存在不明原因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即可拟诊TTP,血小板减少症+裂红细胞症+乳酸脱氢酶升高,即可初步诊断TTP。
TTP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早期诊断及开始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治疗上首选血浆置换,联合激素,紧急时可输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小板是相对禁忌,因为血小板输注后可促进血栓形成而使病情加重。
原标题:《卒中与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