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为“老年痴呆”或“失智症”,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老年脑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走高。由于脑细胞急速退化,老人会出现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变化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该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有2.64亿,占18.7%。伴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突显,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值此之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院)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常务副主任委员王华丽强调,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不少患者都是到了中重度,家属医院就诊,但遗憾的是,此时往往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因此,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一疾病,尽早识别疾病的“蛛丝马迹”,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王华丽介绍,很多人误以为,一旦患上该病就无法治疗,只能越来越坏。事实上,认知障碍是可以治疗的,虽然还没有药物针对病因治疗,但早期积极对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功能衰退,同时,家人也要构建和老人之间的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