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5日,长沙市一9岁男童被精神病人当街击打致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花儿一样的孩子就这样凋零了,两个家庭一夜之间破碎,这无疑是巨大的悲剧。
据悉,犯罪嫌疑人冯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此前从未有过伤人行为。年春节后,冯某的母亲认为他已经痊愈,就为冯某停药了。
对精神分裂患者来说,“我感觉自己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药吗?除了精神分裂症,别的病自行感觉好转,也可以停药吗?湘雅专家告诉你,药,真不能随便停啊!
抗精神病药
要长期、规范服用
目前,精神分裂症主要靠药物治疗,其目的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抗精神病药发展到现在,效果也不断提升,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小。除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心理咨询、物理治疗等。在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中,明确诊断是前提,坚持长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是关键。
精神障碍患者总是经过“发作-治疗-症状缓解或不全缓解-自行停药-复发-再次用药-症状缓解或不全缓解”几个回合后,才逐渐老实服药。这种错误的治疗观念增加了治疗失败率和疾病复发率。抗精神病药一般需终身服用,即便是医师决定停药也需要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抗精神病药虽然不产生依赖性,但突然停药、减药,会出现“撤药综合征”,甚至“撤药精神病”。撤药反应包括:
★躯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头痛、眩晕、失眠。
★运动障碍:如肌张力高、震颤、运动不能等。
★精神障碍。
★另外,抗精神病药停药后病情可复燃,或者出现新的精神症状。
治疗效果谁说了算
定期复诊很重要
临床上已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有40余种,药物的用法、剂量和注意事项不尽相同,疗效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治疗效果与个人预期有差异时,擅自更换药物也是不可取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应该由专科医师来判断,并作为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还有这些药
不能随便停
降压药、降糖药
降压药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维持血压的稳态。但血压平稳不等于高血压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病由于病因复杂,无法根治,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只能说明血压得到了控制,但并不能表示高血压已经治愈、并发症风险已经解除。降压药吃吃停停必然造成血压忽高忽低,很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更大的伤害。乱停药的后果往往是血压反弹得更高,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可能出现反跳性高血压、心绞痛加剧、继发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
糖尿病病人在停药后血糖骤然升高时,容易并发糖尿病酮症,甚至出现酸中毒。糖尿病治疗手段,不仅是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更是一个结合教育、饮食、运动、监测等多方面综合干预的过程。停服药物的前提是能够通过生活上的严格控制,保证血糖的平稳达标。
抗菌药
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药物浓度和治疗疗程,如果浓度不够或者疗程不足,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见好就收”地使用抗菌药,可能使敌人潜伏在深处,养精蓄锐。更可怕的是,它们经过前一轮“追杀”后,比之前“杀伤力”更大了,在抗菌药的帮助下筛选出多重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
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我已经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为什么还要坚持服药呢?”有很多患者认为做完支架手术后,血管撑开,就安全了。其实一般情况下,支架术后的老年人需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并且需终身服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否则,其他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或者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会增加,甚至再发心肌梗死。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特别遵从医嘱,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自行停药或剂量不足,就可能发生高血凝状态、血栓形成,随意加量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上述几种药之外,抗结核药物、抗肝炎病毒药、抗癫痫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等也不宜随意停用。
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