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SCC6大方面首发解读冠状
TUhjnbcbe - 2020/5/31 16:14:00

在第十九届南方会冠脉微血管病变专题会上,医院张运院士做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专题发言,引人深思。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microvasculardisease,CMVD)的专家共识。

张运院士首先介绍了《共识》的编写背景,他说虽然距离研究文献中出现CMVD已有半个世纪,但有关此病的诊治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指南。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正式将CMVD列入了冠心病临床类型,并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然而,国际上目前仍无针对CMVD的指南或共识,我国临床医生对于此病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年3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4个学组专家着手编写本《共识》,历时17个月最终成稿。

张运院士解释了CMVD的定义,即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其回顾了CMVD的历史和名称,表示最早的关于CMVD的报道是在年,Lidoff首先报告1组女性患者,有典型劳力性心纹痛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年Kemp将这类病症称为x综合症。到了年cannon等证实此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异常有关,遂将这种心绞痛,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到了年,Camici将之称为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张运院士表示,《共识》编写专家组认为,微血管功能异常一词未能涵盖本病的微血管结构异常,因此建议命名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

CMVD可能是导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CMVD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2个方面:冠脉微血管的结构异常和冠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其中,冠脉微血管的结构异常是指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所致小动脉中膜肥厚;冠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微血管缩窄、微血管栓塞,以及血管外机制如左室舒张压升高的疾病。

张运院士指出,评价冠脉微循环功能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分2种,一种是内皮非依赖型血管扩张剂,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临床运用较多的是腺苷和双嘧达莫;另一种是内皮依赖型血管扩张剂,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具有双重性,通常其扩血管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如出现内皮功能异常,则缩血管作用占优势,从而导致血管痉挛。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采用10μg、30μg、60μg的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递增剂量,每次间隔3分钟,可满足诊断需要及减少并发症。

诊治6建议

最后,对于CMVD的诊断和治疗,张运院士给出了六大专家建议:

12

原发性稳定性微血管心绞痛的建议诊断标准

3

原发性不稳定性微血管心绞痛的建议诊断标准

45

1.对于原发性稳定性冠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首先应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然后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雷诺嗪和ACEI控制心绞痛症状。

2.对于原发性不稳定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可选用咪贝拉地尔和法舒地尔治疗。

3.需要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以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原发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6

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①冠脉血栓负荷较重可使用血栓抽吸术;②在大隐静脉桥血管介入术中可使用远端和近端保护装置,以减少无复流的发生;③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术前或术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llb/llla受体拮抗剂、腺苷、尼可地尔、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普钠、山莨菪碱、前列地尔、曲美他嗪、通心络等药物可降低CMVO的发生率;③可采用缺血预适应、后适应或远隔预适应改善心肌灌注;④应开展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检验上述疗法对于直接PCI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SCC6大方面首发解读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