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会爆发?下一次的流感暴发会是什么样子?不幸的是,正如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系副教授亚当·库哈尔斯基所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之前的几次流感大流行彼此间都略有不同。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现代流行病学家追溯疫情源头、预测疫情趋势、制定防控措施,成功应对疟疾、埃博拉、艾滋病、SARS等一场又一场大范围疫情。作为一名新冠疫情研究者,亚当·库哈尔斯基指出,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效果显著的网络营销、广泛传播的政治谣言、劫持电脑并勒索高额赎金的电脑病毒,这些现象看似彼此无关,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传染性事件。而对于所有的传染性事件来说,我们需要明白:到底是什么导致“疫情”达到高峰的呢?高峰过后又会怎样?这个问题对金融、政治、技术和医疗等很多行业都有影响。
这也意味着,R值、群体免疫、环形接种、超级传播者等传染病学概念和策略并非仅仅可以运用于医学领域。使用防控性病的方法能够降低金融危机的爆发风险;利用接种疫苗的策略能够降低暴力活动的发生率;找到有超级传播者潜力的用户能够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病毒株基因组比对的策略可以追溯童话《小红帽》的起源……显然,加深对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的了解,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疾病,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
可以说,金融泡沫和麻疹的传播曲线可能几乎别无二致。无论是疾病还是社会现象,传染的前提都是人际网络,而模型方法的核心正是对网络的深入理解和调控。不管何种流行,都会随着易感人群的减少而不可避免地慢下来。
以下内容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传染:为什么疾病、金融危机和社会行为会流行?》。
原文作者丨[英]亚当·库哈尔斯基
摘编丨安也
《传染:为什么疾病、金融危机和社会行为会流行?》,[英]亚当·库哈尔斯基著,谷晓阳、李曈、王兴伟、王雪萍译,中信出版社,年10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年半之后,人类遇到了一种新的威胁。当时德军正在法国发动“春季攻势”,而在大西洋的对岸,美国堪萨斯州繁忙的芬斯顿军营里却不断有人死去。引发死亡的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很可能是从附近农场的动物传给人的。在年和年两年里,这场疫情演变成了全球大流行,并导致超过万人死亡,其最终导致的死亡人数则是“一战”死亡人数的两倍。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会出现4次全球性流感大流行。人们不禁要问,下一次的流感暴发会是什么样子?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之前的几次流感大流行彼此间都略有不同:不仅病毒株不同,而且疫情在有的地方严重一些,在有的地方轻微一些。
电影《盲流感》()剧照。
事实上,我所在的领域有一句名言:“就算你见识过一次全球大暴发,那你也仅仅是了解这一次全球大暴发而已。”不管是研究疾病传播、网络趋势还是其他事物,我们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某一次暴发并不一定与其他暴发相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区分特定暴发的特点与驱动传播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要超越简单的解释,揭示暴发模式背后的关键信息。
1
面对疫情不同阶段,
人们经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