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日趋增高,迄今尚无根治办法。它是引起冠心病、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的最危险因素。研究证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酗酒、活动少等),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减少55%,早期防治又可使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减少50%。
正常的血压值应该处在:收缩压
目前普遍存在着对高血压的一些认识误区。下面主要谈谈,在治疗中存在着哪些误区:
误区一:把终生的疾病当成是临时疾病。确诊为高血压时,开始能遵医嘱按时规律的吃药,等血压下降稳定了几天后,以为高血压病好了,就停药了。服降压药后,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这是药物的作用,但是停了药,血压肯定还会升高。有些高血压患者不规律吃药,造成血压反跳,比原先的血压更高,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脑出血,危及生命危险。
误区二:高血压是终生慢性病,应长期规律服药,可是却随心所欲,血压高时吃药,血压不高时就不吃药了,这样不规律的吃药,会导致血压大起大落,不能稳定。许多脑出血患者,都是这样发病的。要想稳定血压,必须坚持按时、规律的吃药。这样可以防止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误区三:把短效降压药当成长效药服用。短效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等),短效降压药作用只能维持5-6小时,超过时间就没有降压药的作用了,这样血压必然难以稳定于正常范围,肯定忽高忽低。短、中、长效三种降压药,短效药只有5-6小时作用,需每天三次;中效药有12个小时的作用,每天两次;长效药可维持24小时,每天一次,按照规律服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误区四:不测血压,凭感觉服药。高血压是个沉默的“杀手”,许多人血压高达mmHg以上,可能仍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当遇到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大便用力、劳累、酗酒、剧烈活动时,容易突发脑出血,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必须时时监测血压,血压不是能够感觉出来的,单靠头昏头痛认为是血压高而服药,是极其危险的。
误区五:血压低了,不敢再服药了,害怕愈降愈低。有些患者对某种降压药比较敏感,开始用药时,难免剂量不当,使血压降的较快较低,但随着剂量的调整及机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血压会达到理想的水平(
误区六:高血压的治疗,必须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化。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有多种,降压药更是有一百多种,同一种药对不同的高血压病人,起到的效果必然是不完全一致的。同一种降压药,有的患者服用,效果就很好,有的服用,副作用就很大(如卡托普利的干咳、硝苯地平的头痛头昏等副作用)就需调换其它药,很多患者却没有什么反应。有的两口子都是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案却不一样。
误区七:高血压治疗,不分青红皂白都要输液,这是不可取的。除非是高血压急症的患者,从少量输液中滴入速效降压药或脑病输脱水剂外,一般不宜单纯输液。高血压患者血容量较高,现在有许多新的速效降压药,配合使用强力利尿剂,可以迅速解除高血压急症,而单纯的用葡萄糖和盐水输液是“火上加油”,会促使病情恶化。
误区八:服中药,停降压西药,很可能会加重病情。治疗高血压,不反对中西医结合疗法,但绝不能以未被确认的中药降压药取代确切有效的西药降压药,曾经有高血压患者因服中药,停服了一周的西药降压药,致使血压迅速上升,导致大量脑出血,抢救无效,几个小时就死亡了。
鉴于上述种种误区,所以高血压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好药物及剂量,每个患者确立有效治疗方案并获得血压控制后仍应继续治疗,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更改治疗方案。降压药不会进一步降低正常血压,却可以防止血压回升。理想的降压治疗是使24小时血压均得到控制,要勤量血压,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希望小贾医生的讲解能够为广大朋友们有一些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小贾医生,每天为您带来一些医学小知识,码字不易,请帮忙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