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中国版的农夫与蛇救沈志
TUhjnbcbe - 2020/6/10 15:50:00
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中国版的《农夫与蛇》——


    《救沈志》


    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对于中国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救沈志》,知道的可能并不多。


    《救沈志》是唐代诗文大家刘禹锡于元和元年(806年)任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祖籍中山(今定州市),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有“诗豪”之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救沈”就是到洪水中救人。


    唐永贞元年(805年),朗州的五溪一带(今湖南常德西南)发生洪水,条条江河暴满,洪水四溢,百姓房屋被淹没,从高处望去,一片汪洋泽国,洪水所到之处,柔弱的东西被冲倒,坚固的东西被拔起;圆的东西旋转起来,方的东西不断地翻滚;轻的东西在水上四处漂着,重的东西被冲得向前倾斜。洪水中到处可见到死者的尸体,不时传来落水者的呼救声。


    这时,一位正在村路上行走的和尚忧心忡忡地发誓道:“佛家慈悲,以救生为最重要。谁愿意下水去救人,我愿意带头。”听到他招呼,村里三四个水性好的小伙子驾驶着一条坚固的船只,带着救人的工具,将船用绳子牢牢地拴在山坡的木桩上。船在洪水中激起漩涡,船上的人趁机打捞落水的人们和家畜。


    突然前面水中出现一只老虎,抓着一根树干,头因此未陷在水中。只见老虎侧目旁视,态度十分温和,很像家中所养的鸡犬牛羊依附于主人那样。于是,船上有人准备将老虎救上船。和尚看见立即斥责他:“不要去救它!”再看那老虎,很快就要坚持不住了。刚才要救老虎的人对和尚说:“佛法贵在于空,空而能普渡众生,普渡众生而有慈悲心怀。不求报答叫做空,不择善恶叫做普,不逆穷困叫做慈。佛法一向见死必救,为什么你现在却见死不救,难道是因为考虑善恶而忘掉普度与慈悲吗?”和尚反驳道:“你说得太荒谬了!我们佛家怎么没有善恶呢?色、香、声、味、触、法这六尘,能影响人内心的洁净,佛家将它们视作戕害人的东西。佛家视初闻佛家教诲但尚未悟道者为邪。怎么没有善恶呢?我从死亡的边缘已经救出过无数的生灵了。他们形体干燥、恢复元气后,或漫步行走,或轻轻飞翔,或侃侃而谈,各随他们的习惯,我并不以恩人自居。他们不感恩就算了,怎么能加害于我呢?老虎则不然。它若被救身体干燥后,鬃毛就会竖起来发威;元气恢复后,就会显出残暴的本性,反过来就会吞噬施救者来充饥。而老虎认为人类是它最美味的食物,势必要吃掉我们,怎能像一般的生灵那样老实?我们无法使老虎懂得感恩,就如无法使人成为老虎一样。不是我一定要害它,而是假若救了它,就会使更多的生灵受害,那样,我的罪孽就太大了。”


    以上是刘禹锡为我们讲的中国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所不同的是,二者的结尾大相径庭。和尚没有像农夫那样迂腐,没有被在水中挣扎的老虎暂时温顺的假象所欺骗,拒绝对它施救,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所以,作者刘禹锡最后说:“好人有难,不救不吉利;恶人当道,不除掉同样不吉利,和尚的话说得太深刻了。我们常说的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就是这个意思。”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版的农夫与蛇救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