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教授在临床上,对一些简单的病症,只采用针或灸的方法,凸显了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对于疑难病症,庄礼兴教授则多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来治疗。他总结并提出了“能针不药,先针后药,针药结合”的观点,在用药方面,针对疾病的病机、病程和证侯确立治疗原则并结合不同症状用药。庄礼兴教授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精微细致,值得总结应用。下面我们将对庄礼兴教授年3月至年9月的门诊临床病例中治疗脑梗塞的内服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本次研究共纳入条处方、条药品名称记录、89味中药,平均每条处方约10.25味药物。
一、用药频率分析
研究小组首先使用SPSSstatistic20.0软件对条处方中89味中药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得到条形图如下(图1):
图1、用药频率图
图中,每一味中药对应一个条形,条形越高表示用药频率越高,反之越低。图中可见,白芍、甘草、当归、鸡血藤、炒僵蚕、川芎、地龙、五指毛桃使用频率都超过了50%,其中白芍、甘草、当归、鸡血藤使用频率达到了60%甚至更高。而法半夏、葛根、竹茹、燀桃仁、陈皮、天麻、钩藤、炙甘草、茯苓、*芪、赤芍的使用频率超过总体15%。研究小组将使用频率超过总体15%的药物定为高频用药,并对这19味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详见后文。
结合临床实际,研究小组认为,庄礼兴教授治疗脑梗塞的处方中,高频用药主要针对脑梗塞的中医病机,体现“辨证论治”,因为病机才具有普遍性。高频用药的功效大致为补气、补血、化痰、活血化瘀、息风止痉,这既能体现庄礼兴教授对脑梗塞虚实夹杂的性质的理解,也能体现庄礼兴教授对中风病风、火、痰、瘀、虚病机的把握。在排除随意性的前提下,用药频率低的药物反映的是“对症治疗”,在普遍的病机之下,每个患者可能出现个性化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千差万别,因此对于缓解患者具体症状的用药,在用药频率图中会具有频率低的特点。
二、用药关联规则分析
研究小组将条处方数据导入SPSSmodeler14.1软件,并使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得到网状图如下(图2):
图2、用药关联规则网状图
网状图中,线条连接的两味中药在同一处方中同时出现,连接两味中药的线条越粗,表明这两味中药在本次研究纳入的处方中同时出现的频率越高,反之越低。但两味药一组的药物组合使用频率高低,其出现的规律尚需进一步挖掘。
经过apriori建模,根据药物组合获得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研究小组对药物成组出现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支持度指的是前项和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可体现关联规则的普遍性和实用性。置信度表示在前项出现的条件下后项也出现的概率,反映关联规则的有效性。一个好的关联规则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合临床实际,apriori建模后有5对支持度50%的药物组合(或称为药对),能很好体现庄礼兴教授治疗脑梗塞的用药规律:白芍-甘草、当归-鸡血藤、地龙-炒僵蚕、地龙-鸡血藤、五指毛桃-鸡血藤。如图3所示:
图3、庄礼兴教授治疗脑梗塞常用药对
现以当归-鸡血藤为例解读,其支持度为71.%,表明在所有纳入本研究的处方中,当归和鸡血藤同时出现在一张处方中的概率为71.%;而出现了的当归的处方中还出现鸡血藤的概率为83.%。此组药对同时具有较高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反映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5组药对中地龙-炒僵蚕、五指毛桃-鸡血藤、白芍-甘草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