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性是由病原生物(如病*、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流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等。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有:
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等。
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器具,易感者进食时感染,如伤寒、菌痢、霍乱等。
接触传播
如破伤风、炭疽等杆菌的芽孢可长期保存在土壤中,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土壤就可以造成这些传染病的传播。
虫媒传播
见于以吸血节肢动物(如跳蚤、蚊子等)为中间宿主的传染病,如疟疾、乙脑等。
血液传播
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制品等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统称易感人群。
传染病有哪些临床特征?
多种传染病都有着相同和相似的临床特征。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月。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在传染病的前驱期病人可出现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头痛、微热等全身中*症状,通常持续1~3天。如果发病急剧者可无明显前驱期表现。
★症状明显期在此期传染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逐渐表现出来(如特征性的皮疹、*疸、脑膜刺激征等),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恢复期随着病程的进展,机体针对该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不断增长,体内病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发热大多数传染病都会引起发热。有些传染病有其特殊的热型,在临床上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如稽留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体温最低时依然未达到正常,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回归热,聚起高热,持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病等;如发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就称为波浪热。
★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叫做发疹性感染。疹子出现的时间、部位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时间上: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等
★*血症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或死亡时,所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或分解产物,不断进入血流,可以引起发热、乏力、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中*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表现。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表现为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如何治疗传染病?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患者康复,而且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应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一般治疗包括隔离和消*、护理和心理治疗。支持疗法主要是适当的营养,如在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给予各种合理的饮食,足量的维生素。
★对症疗法主要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机体的消耗,如高热时采取的各种降温措施,抽搐时采取的镇静措施,昏迷时采取的苏醒措施,都是为了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以便机体免疫功能及特异疗法得以发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促进和保证健康。
★病原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如细菌、病*和寄生虫的疗法,如针对细菌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广谱抗病*药物(利巴韦林)、抗RNA药物(奥司他韦),氯喹、青蒿素等抗寄生虫药物。
如何预防传染病?
★管理传染源。就是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接触者按照具体情况采取检疫、密切临床观察、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对人群中查出的病原携带者进行教育、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和随访观察。对动物传染源应区别对待,对有治疗价值的非高致病性传染病家禽或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如属于高致病性传染源就应当设法消灭并深埋。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消化道、虫媒传染病以及许多寄生虫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而其中又以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为中心的一般卫生措施为重点。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采取改善营养、锻炼身体等措施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二是通过预防接种疫苗提高人群的主动和被动特异性免疫力。国家对儿童实行的计划免疫,也就是打预防针,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人类由于普遍接种牛痘苗,现在已在全球消灭了天花,就是预防接种效果的最好证明。三是做好个人防护:有可能接触传染病生物传播媒介的个人需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腿、鞋套等,疟疾流行区可使用个人防护蚊帐,性生活建议使用安全套。
流 感
1
流感的传染源、传播方式及潜伏期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h即可排出病*,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h内达到高峰。
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3-8天(平均5天),患者感染不同*株的排*时间也会有差异。住院成人患者可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排*,排*量也更大。低龄儿童发病时的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量下降更慢,排*时间更长。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病例中,长期排*很常见(1-3周)。老人和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的病*清除能力更差,排*时间更长。
2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与普通感冒对比
症状和体征流感普通感冒起病突然缓和发热典型症状,高热(39~40度)持续3~4天
少见咳嗽,干咳严重干咳肌痛,周身不适常见且严重轻微疲乏,虚弱可延续2~3周非常轻微胸部不适常见轻到中度鼻塞有时常见喷嚏有时常见咽痛有时常见3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治疗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4
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免疫服务。国内外大量流感疾病负担的科学证据表明,不同人群患流感后的临床严重程度和结局不同,借鉴WHO立场和其他国家多年的应用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每年1次。流行季来临之前尽早接种,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降低重症和并发症的机会,并非不感染)。
手足口病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的血清型有肠道病*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A16型(CV-A16)。
2
我省手足口病流行状况
我省手足口病已连续4年呈现下降趋势,报告病例以0-5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85%以上。3岁及以下儿童得重症、死亡风险大。
病原学监测显示,我省优势流行型别以其他肠道病*为主,其次为CA16和EV71型。
3
手足口病的症状
被感染后,一般潜伏3-5天,然后急性起病,发热、咽痛、全身不适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由于口腔疱疹,常流涎和拒食。大多数症状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
少数病例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4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粪便、唾液、疱疹液,以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
5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
由于肠道病*尚无特异抗病*药,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对治疗手足口病没有效果。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退热、多饮水、按时排便、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等。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
隔离患儿,尽量避免外出到全部症状消失后一周为止。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状况差、昏睡、易受惊吓、抖动等症状,家医院就诊。对患儿经常接触的玩具、家具、地面等要经常清洁并消*。
6
手足口病的预防
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具体如下:
(1)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接触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后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3)经常清洁和消*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
(4)居室经常通风,常晒衣被。
(5)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6)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7
EV-A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还有必要接种吗
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虽然EV-A71疫苗不能预防CV-A16等其他肠道病*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可有效地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所以有必要接种。
特别提醒
a手足口病发病初期有发烧的症状,很多家长都误以为是感冒,直到后来出现疱疹症状才意识到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因此,家长应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