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茂名一名54岁的男子因罹患帕金森病12年致其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在广州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正常生活。
罹患帕金森病12年
早在12年前,家住茂名的钟涛(化名)就发现自己的右手总是莫名其妙地颤抖,而且还变得很不灵活。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涛的右腿、左手、左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震颤,且越发严重。“动作变得越来越慢,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少。”钟涛说。
辗转多地后,钟涛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起初,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还算明显。大概从半年前开始,每次服药后要一到两个小时才起效,效果也只能维持三到四个小时,且药效一过,整个人就开始不自主地扭动。“如果不吃药的话,他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钟涛的家属*女士(化名)说。
近段时间以来,钟涛起床、翻身、行走这些日常行为都变得异常困难。他不仅时常感到无力,走到狭窄的地方时,还会突然感觉自己的双脚被地板吸住,难以抬腿继续前行,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帕金森病的系列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在家属的陪同下,钟涛医院。
药物“蜜月期”后可选择手术治疗
结合相关病史,该院接诊的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认为,患者帕金森病诊断明确,但已过了药物治疗的“蜜月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9月22日,吴杰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双侧脑深部刺激术(DBS),即在患者颅内植入了脑起搏器。10月12日,脑起搏器首次开机后,钟涛全身僵直无力的症状消失,行动自如,多年没有正常行走的他重新找回自信。吴杰
神经外六科(微侵袭神经外科)科主任
帕金森病治疗仍以药物为主,早期控制效果明显,过了药物治疗“蜜月期”后,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DBS具有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但对手术精准度要求极高,而手术机器人具有准确、安全、稳定等特点,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地保障手术的精准度。”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青梅通讯员郑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
专家简介
吴杰
医院神经外六科科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进修及学习。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癫痫、脑血管病(血管畸形、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等)、颅内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底各种肿瘤等)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完成各类癫痫外科、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手术三千余例。特别是在癫痫外科和神经内镜的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多项,编写及翻译学术专著多部。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