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血吸虫病
TUhjnbcbe - 2021/1/8 7:59:00
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440031.html

血吸虫病

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初期多呈急性,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或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转为慢性。临床上多见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咳嗽、胸痛,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病因

在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日本血吸虫,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致的疾病,主因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日本血吸虫,在动物宿主或人体内产卵后,虫卵可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直至发育成尾蚴,如果患者的皮肤接触了含有尾蚴污染的水源就会受到感染。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的门静脉系统,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肝脏、肠道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

传播途径

1.粪便入水

患者的粪便可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湖旁设置厕所、河边洗刷马桶等,病牲畜随地大便亦可污染水源。

2.接触疫水

本病感染方式可因捕鱼、种田或生活中洗涤物品、洗手、洗脚、戏水等而接触疫水,导致感染;或直接饮用生水后,尾蜥也可自口腔黏膜侵入。

好发人群

1.农民及渔民

淡水中多有血吸虫虫卵,甚至尾蚴,下地及捕鱼的人多与淡水接触,易被感染。

2.免疫力低下的人

一经感染易诱发体内免疫应答,甚至炎性反应。遭受大量尾蚴感染的人,反复感染,体内难以完全驱虫,甚至导致虫卵多脏器游走。

诱发因素

以农业、渔业为生的人员,有机会频繁接触受到污染的水源,易发生此病。人体感染血吸虫后未及时进行抗病原治疗,成虫不被破坏时,可继续产生虫卵,严重损害肝脏,可导致慢性血吸虫病。

症状

1.急性血吸虫病

典型症状为发热,除皮炎外还可出现荨麻疹,多伴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肝脾大、轻微腹痛、腹泻、呕吐等。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气喘、胸痛,危重患者咳嗽较重,咳血痰,并有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多在感染后两周内出现。另外,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淡漠、心肌受损、重度贫血等,亦可迅速发展为肝硬化。

2.慢性血吸虫病

重者可有内分泌紊乱、性欲减退,女性有月经紊乱、不孕等表现。早期肝大,尤以左叶为主,表面光滑,质中等硬。随病程延长进入肝硬化阶段,肝脏质硬,表面不平,有结节,脾脏逐渐增大。下腹部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痞块,为增厚的结肠系膜、大网膜和肿大的淋巴结,因虫卵沉积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缠结所致。

3.晚期血吸虫病

脾大、腹水、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幼年慢性反复感染,可导致垂体前叶和性腺功能不全,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

4.异位血吸虫病

轻度咳嗽与胸部隐痛、痰少,咯血罕见。有时可闻及干、湿啰音,但重型患者肺部有广泛病变时,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弥漫云雾状、点片状、粟粒样浸润阴影,边缘模糊,以位于中下肺尤为多。肺部病变经病原学治疗后,3~6个月内可逐渐消失。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为晚期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0%左右。出血部位多为食管下端和胃底冠状静脉,多由机械损伤、用力过度等而诱发。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一般较大。

2.肝性脑病

晚期患者并发肝性脑病多为腹水型,多由于大出血、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等诱发。

3.肠道并发症

4.血吸虫病引起严重的结肠病变所致的肠腔狭窄,可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肉芽肿可并发结肠癌。

5.急性*疸型肝炎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可合并急性*疸型肝炎,若患者治疗后经久不愈,病情可进展为肝硬化,此时预后较差。

6.感染

血吸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可减退,极易并发各种类型感染,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预防。

预防

针对血吸虫病的预防,主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疫区群众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杜绝非必要性接触疫水。雨后及早晨勿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在湖沼地区因收割、捕捞、作战训练而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快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