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午12点半,佛冈的老王吃完午饭,拿起水杯吞了几粒药片,那是前两天他在药店被人推销的药物,说是对他的房颤有奇效,老王这几天坚持在吃,医院*主任开的药都停了,他盼着一劳永逸,再也不用吃药了。
没想到当老王准备上床休息一下时,却忽然觉得头晕难受的很。他想着休息一下或许就会好起来,于是上床午休。等到3点钟醒来,他发觉自己的左边手脚发软、无力,想呼叫求助,却惊觉讲话都讲不清楚。好在家人及时发现不对劲,急忙把老医院。
此时,一场无声的比赛已经开始
争分夺秒!(注意图上的时间)
岭南脑病联盟两院联动
无缝对接、高效迅速,只为抢救他的人生
发病3小时,医院,电话预警!急诊科医师立即安排脑部CT检查后,并通知了*主任。*主任敏锐判断出陈叔是急性脑梗塞发作,考虑是后循环心源性栓塞,单纯静脉溶栓效果不可靠,需紧急转运至有动脉内血管治疗的单位,必要时行介入手术治疗。
做为岭南脑病医疗联盟的成员单位,盟主单位——医院脑病中心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同样对联盟单位7*24小时开放,于是*主任迅速联系了医院卒中中心。
预警10分钟,绿色通道启动,多模影像准备!医院卒中中心卒中医院*主任的电话预警,绿色抢救通道即刻启动!
计算转运时间后,考虑患者到达医院时已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因此按照卒中小组急性缺血性卒中SOP,拟安排急诊磁共振检查明确病灶及血管情况。
医院救护车将病人火速送至我院。
发病5小时,医院,介入团队激活接近下班时间,广州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好在路上没有遭遇特殊的塞车。
当老王到达医院,卒中小组成员已等待在停车场,将他直接送进了磁共振室。这时老王精神疲倦,说话含糊不清,左侧手脚几乎彻底瘫痪。
磁共振的结果,证实了医院*主任和医院卒中小组的判断:“基底动脉闭塞,病情危重,随时有加重并陷入昏迷的可能.。
刚刚下门诊赶到磁共振室的林主任指示:“立即完善术前准备后送介入室!”
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基底动脉闭塞,决定立即行支架取栓术,争取血管再通!
发病8小时,介入手术取出血栓!手术开始!老王血管中的血栓很快被取出,血流回复通畅。
取出的血栓!术后第一天,老王逃脱了死神的魔爪!术后老王被镇静了整个晚上(减轻脑耗氧和保持血压平稳)。第二天早上,他的言语功能基本回复,左侧手脚活动也明显改善。
术后一周,出院,回医院康复出院那天,老王非要下地和林主任站在一起拍个照。虽然左手抬得很高,显示他的肌力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林主任还是要求他把手搭在自己肩上。一是可以防止跌倒的风险,二是医患之间互相鼓励。
“岭南脑病医疗联盟”于年3月24日在医院成立。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提供脑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服务,发挥优势病种优势,切实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等工作。医院相关专科共享脑卒中防治平台建设经验,提高脑卒中整体救治水平,
共谋脑卒中患者福祉!
“岭南脑病医疗联盟”
医生手记1、联盟保障,双向转诊
急危重症——绿色通道无缝衔接
康复阶段——医院
2、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DNT时间,永远是越短越好(组织化管理)
NTP时间,永远是越短越好(娴熟的技术)
3、医患沟通,与时俱进
因为实在没时间解释她的焦虑(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整个流程——我们没有义工),我就把17年元旦取栓的
我院单春雷院长前不久接受了《家庭用药》杂志的采访。
面对“很多人问康复科也能治病吗?康复科不就是医生帮助患者做做理疗,按摩一下吗?”的问题,单院长的回答是这样的:
其实,康复远不止此。数十载来,专家们也在极力对接大众对健康和康复日益增高的需求,使得康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单春雷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亚洲大洋洲神经康复学会传统补充整合专委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西医整合脑康复,将脑科学技术和康复医学、中医传统技术相整合,促进脑功能障碍康复。
曾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及“上海领*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临床康复领*人物”等多项荣誉。
康复医学的智慧时代
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医学人才的逐渐增加、信息化等高新技术的融入,现今的康复医学已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智慧时代”。
以前的康复治疗主要以“训练-再训练”为主,而现在的康复在往“通过多样化手段促康复”的方向发展。
1
神经调控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磁刺激(TMS)等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
可通过电、磁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引起相关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脑区的皮质兴奋性改变,从而达到改善脑病患者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的目的。
2
康复机器人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神经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在神经康复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
康复机器人主要分为上肢和下肢两类,类似于机器臂,有上、下肢外骨骼装置。
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由治疗师的经验和手法完成,治疗师易疲劳且不能精准保证患者每一次的运动都在正常轨迹,有时难免会存在错误、扭曲动作;而现代的康复机器人可在正常的运动轨迹中保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动作,弥补了人工产生疲劳的不足,且可起到保持、矫正的作用。
3
虚拟现实技术
即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有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患者“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康复目的。
虚拟现实技术可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提供不同的虚拟训练平台,使患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虚拟现实技术还能详细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康复医生可远程监控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而根据需要实时调整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推荐康复治疗方案。
4
脑机接口
即将人脑和机器连接起来的一条通路。
想象一下,若您戴上了虚拟现实(VR)眼镜,当有一个虚拟现实的人物在您面前走动时,就会诱发您想去跟着他走动的意念。
而对于瘫痪患者而言,把这个运动意念捕捉出来,再配合配套的康复设备去协同训练,或者借助康复辅具去完成动作,这项技术将运动意念与机器结合,能最大程度激发神经重塑,可以帮助瘫痪患者重新站立。
5
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应用
镜像神经元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手动作的观察可以激活镜像神经元网络,而这些网络与大脑的运动、语言、认知等网络交织重叠。
因此,现已开展利用手动作观察、想象等训练,通过激活镜像神经元,以纠正脑病患者包括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语言交流、认知、心理共情与社会交往等能力的研究。
如今,5G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相信其定能助推康复技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转载来源
家庭用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