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正值壮年的男人,在今年10月中旬突然发了个烧,体温38.5℃左右,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较正常值稍偏低,其余均正常,当时以感冒处理,第二天体温就正常了。
其后反反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8度左右,其他无明显不适。到11月中旬某个晚上,患者在家突发黑便,消化道大出血,第二天当医院急诊,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表现异常,胸腹部CT提示:两肺散在斑片影,肝右叶多发低密度灶,乙状结肠壁增厚,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当时体温也窜到39℃,呼吸费力及乏力明显,当天下午以“发热、血三系减少,肺多发结节”收住血液科病房。
血液科主任蒋慧芳主任医师高度重视该患者,急查骨髓可见网状淋巴细胞,伴噬血现象,未见明显异常肿瘤细胞,第二天体温升至40℃,第三天超过40℃,发烧发到都要说胡话了,实验室检查提示血三系进行性下降,凝血功能进行性异常,肝功能指标进行性上升,细胞因子γ-干扰素持续升高,临床高度怀疑:淋巴瘤诱发噬血。
患者危在旦夕,循证医学提示淋巴瘤诱发噬血两周内相关死亡率大于50%。于是安排急症PET-CT检查,医生陪同随行,初步阅片口头报告提示:肝、脾、肺均有FDG异常高代谢病灶,左颈部、纵膈腔内均有淋巴结代谢异常。该患者的颈部异常淋巴结长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如两个分叉的树枝中夹了个球,而纵膈淋巴结就长在跳动的心脏上方。
当机立断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过程顺利,后在其生命体征日益不稳的煎熬中等待36小时,病理科烽火加急,初步结果为:大片坏死组织中可见少量异形淋巴细胞。此时患者已感到气急明显,尿量减少,一个原可上山打虎的男人连上洗手间都变得很困难,一条鲜活的生命不能就这么在无助的等待中消逝!
当天下午5点,蒋慧芳主任紧急联系B超介入室田树元主任、检验科金鑫医师组成了多学科临时协作团队。田主任艺高人胆大,再行颈部及纵膈淋巴结穿刺,金鑫医师取空心穿刺针穿刺组织行流式细胞学检查。当日23:43,金鑫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