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水冰地坼”之时,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冬病夏治以补肾健脾为主。另外,夏季阳气充足,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愈升愈旺的趋势,气血流通旺盛,药物容易吸收,“冬病”暂得缓解,体内凝寒之气易散,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另外,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适合中医辩证属于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脑病科开展冬病夏治内容:
一、归源膏+引阳入阴法治疗失眠
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早醒、难以复睡,白天身困乏力,纳呆,大便溏软,小便清长。
适应人群:中医辩证属于阳虚伴虚火上炎型。
选用贴敷穴位:双侧涌泉穴、三阴交。
配合手法:引阳入阴法。
治疗周期:白天手法治疗一次,穴位贴敷在每日睡前2小时---次日晨起。
二、姜*膏贴服配合整脊法治疗眩晕
临床表现:头晕,头昏沉,颈项部僵硬不适甚至疼痛酸困,视物模糊不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双下肢沉困乏力等。
适应人群:中医辩证属于阳虚型。
选用贴敷穴位:大椎、双侧肩井、委中、肾腧、脾腧等。
配合手法:整脊法。
治疗周期:7-10天为一疗程。
三、自制浴足方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疼痛)
临床表现:中风后遗有患肢关节疼痛、患肢僵硬麻木等。
适应人群:中医辩证属于阳虚血瘀型。
治疗方法:自制浴足方放入搪瓷盆或不锈钢盆中用清水浸泡20分钟,直接放到炉上大火煮开,小火煎煮20分钟,温度降至可耐受温度时浸泡患肢15-20分钟,身上微微汗出为宜(若患者存在感觉障碍,需由家属用正常肢体尝试后再帮助患者使用)。
四、督脉灸
适应症:督脉神经病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眩晕、头痛、神经衰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亚健康人群属阳虚体质者。
适宜人群:中医辩证属于阳虚型。
治疗方法: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督脉灸的铺灸面更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将多经多穴组合应用,且艾炷多、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
治疗时间:7-10天为一疗程。
科室联系/-
按住上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