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6岁,因“双手雷诺现象7个月余,胸闷气促2个月”于年5月31日入住我院。患者7个月前每于天气变冷、情绪激动及紧张时出现右手掌及全部手指雷诺现象,自觉全身皮肤及面部皮肤逐渐变硬。期间伴有双手多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双肩关节疼痛,双侧膝关节以下偶有麻木感,发作时下蹲困难,无关节肿胀,无晨僵,近7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我院门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提示双肺间质性肺病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治,拟“间质性肺病”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一般,食欲、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质量减轻约10kg。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间中服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控制,自诉血糖控制平稳,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69mmHg(1mmHg=0.kPa),体质量53kg,身高cm。神清,面具脸,双手指及手背皮肤、面部皮肤紧绷发硬,不易推动提起,无毛细血管扩张,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肺中下野可闻及Vecrol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及双下肢肿胀,无压痛。四肢关节无明显压痛,无肿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7.69×10^9/L,血红蛋白浓度g/L,血小板*10^9/L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8.3mmol/L(++),余正常;粪便常规正常。ESR49mm/1h升高;CRP7.2mg/L;糖化血红蛋白:7.0%升高。动脉血气分析:pH值:7.,二氧化碳分压(PCO2)35.0mmHg,氧分压(PO2)75.5mmHg,氧饱和度94%,碳酸氢根23.8mmol/L,碱剩余(-)0.6mmol/L,乳酸:2.8mmol/L。自身抗体系列:ANA1∶(核仁型,均质型),抗Scl-70(+),余抗ENA系列均阴性。RF、早期类风湿指标检查均阴性,血管炎指标阴性。免疫球蛋白(Ig)A4.53g/L升高,IgG17.60g/L升高,IgM1.41g/L。纤维蛋白原含量4.99g/L升高,D-二聚体ng/L升高,余凝血指标均正常。门诊胸部CT结果示:双肺改变,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性大。根据上述病史、体查及检查结果,确立诊断为:SSc并间质性肺病(SSc-ILD),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遂予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辅以控制血糖,调脂等治疗,并建议患者完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在使用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5d后患者血糖升高,予减量激素为泼尼松片30mg口服,每天1次,并加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可,6月14日予环磷酰胺mg静脉滴注治疗,当日无明显胃肠道反应。6月15日约16:40行肺活组织穿刺检查,术前及术中患者高度紧张,情绪波动大,返回病房后患者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和乏力,当时测血压/93mmHg,心率90次/min,测指尖血糖15.8mmol/L,考虑不排除为前1d使用环磷酰胺后所致胃肠道反应,予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依那普利25mg舌下含服。18:50患者突然出现双眼视力丧失,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科急会诊排除眼底病变,急诊头颅CT及胸部CT平扫,提示左侧基底节区、双侧外囊区及右侧顶叶皮层下、左侧桥臂散在小片状缺血梗死灶;双肺间质性病变,左侧少量气胸,肺压缩约5%。神经内科急会诊建议予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处理。21:40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性抽搐,双眼向上凝视,牙关紧闭癫痫样大发作,伴有血压升高至/85mmHg,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90%-98%,立即予地西泮5mg静脉推注,并予吸氧,压舌板压舌防舌咬伤等处理,约30s后患者抽搐缓解。22:55患者再次出现癫痫大发作,予地西泮5mg静脉推注及甘露醇ml静脉滴注脱水治疗,减量泼尼松30mg,每天1次,丙戊酸钠持续静脉泵入抗癫痫治疗,控制血压、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患者未再发作癫痫。2d后,予完善眼眶+视神经+头颅MRI+静脉造影(MRV)+动脉造影(MRA),提示:①可逆性后循环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请结合临床。②轻度脑白质疏松,脑萎缩。③脑动脉硬化。④眼眶及视神经MRI增强扫描未见异常。3d后患者视力由双眼视力丧失逐渐好转为同向性左侧偏盲,随后为视物模糊、重影,5d后视力完全恢复至发作前状态,生命体征稳定,日常生活自理。出院诊断为:SSc-ILD可逆性后循环脑病综合征,癫痫样发作,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结节性甲状腺肿。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服药,监测血糖,1个月后返院复查头颅MRI,3个月后复查胸部CT。
讨论
PRE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于年首先被Hinchey等描述。此综合征常与急性血压升高、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病、使用细胞*药物、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危险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多种因素都参与了PRES的发生,非单一机制所导致。PRES主要以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特征主要在大脑后循环区域脑组织水肿性病变。本例有2年糖尿病病史,新诊断SSc-ILD,发病PRES前1d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发病前30min有行肺穿刺活检术应急史,情绪波动大,发病时有新发急性血压升高,符合上述PRES高危人群及相关诱发因素。文献报道PRES中脑病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0%-80%,癫痫发作发病率为60%-75%,头痛发病率为50%,视觉障碍发病率为33%,癫痫持续状态发病率为5%-15%。癫痫发作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呈现1次或多次发作,表现为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有的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
头颅MRI检查被誉为诊断PRES的“金标准”,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sequency,FLAIR)对病灶的显示要优于T2WI,对观察病灶分布、范围更加清晰。MRI特征性表现为在双侧顶-颞-枕叶区域可见T1等或低信号,T2及FLAIR高信号病灶。PRES在明确诊断后,治疗无特异性,多为对症治疗。在明确诱因后,去除诱因,如减量甚至停用细胞*药物,治疗原发疾病,抗癫痫,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控制血压后,75%-90%的患者可完全缓解。文献报道对PRES患者随访1-3个月,病死率为3%-6%,合并颅内出血、后颅窝水肿导致脑干受压、急性脑积水、严重弥漫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预后差,部分患者可出现症状复发,主要见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PRES发生在SSc患者中非常少见,尤其是表现为短暂性视力丧失、癫痫样大发作等神经系统急症更是罕见,目前所查中外医学文献中,暂未查到SSc并发PRES的相关报道。至于PRES出现视力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清楚,有文献报告认为视网膜动静脉血栓和出血、视网膜脱落、视神经炎、精神因素或视网膜动脉持续痉挛等都可能是其机制。但本例SSC患者并发PRES过程中出现明显视力障碍病因尚未明确,神经和眼科专家及影像学检查并未寻找到眼视网膜动静脉血栓和出血、视网膜脱落、视神经炎等证据,推测可能与患者存在视网膜动脉持续痉挛,或精神因素等相关。
本例SSc间质性肺病患者并发PRES表现为突发视力丧失、癫痫样大发作,及时正确处理后完全康复,非常罕见。警醒我们对不明原因的突发视力丧失或伴有癫痫样发作的SSc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尽早诊断PRES,及时消除诱因、治疗脑水肿,对防止误诊误治,改善其预后很有意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3月第23卷第3期
作者:钟汉董光富陈植娴张晓谢悦胜(医院[佛山医院]风湿免疫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论述最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上气不足”则发眩晕。
《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之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认为是因虚致病。
汉代张仲景在对眩晕病因病理的认识及辨证施治上,在《内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他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所载方剂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痰浊中阻证、脾虚湿阻证、脾肾阳虚证所常用。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开了“因痰致眩”及其治疗的先河。
元代朱丹溪主要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提法。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除了痰火以外,丹溪亦阐述了淫欲过度,吐衄崩漏等因虚致眩的机理。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精神、饮食、七情、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内因,高度精神紧张、劳倦过度或强烈精神刺激等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或烟酒过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湿生痰,助阳化火又是不可忽视的促发因素。
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
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心脾两虚,气血不充;
肾精不足,髓海失荣。
实: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上充;
痰浊中阻,阻塞脉道,上蒙清窍;
瘀血内生,涩滞血脉,遏伤脏腑。
总之,高血压病病位以肝、肾、心、脾为重点,其中又以肝肾为主。
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肝阳上亢,心神不宁,以实证为主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或症状缺如,而仅以血压升高为表现。
病变中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常表现为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或痰瘀痹阻。以本虚标实为主。症状为眩晕、头痛、心悸、气短、项强、肢麻等。
病变晚期,常表现错综复杂,阴阳气血俱虚,风火痰瘀作祟,以本虚或本虚标实为主。症状为眩晕、头痛、健忘、痴呆,甚至昏迷,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下肢浮肿,半身不遂等。
一、七情内伤
因肝“在志为怒”,疏泄气机,主生发条达。怒则气上,而血随气逆,上冲于脑,发为眩晕头痛。谢观云:“怒则伤肝,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二、饮食不节
人体的精神气血都有五味所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若嗜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则易伤脾聚湿,生痰蕴热,酿成痰热之患。痰蒙清窍或痰热生风,发为眩晕或中风。元·朱丹溪指出:“头风之病,多见于嗜酒之人。”
三、疲劳过度
疲劳过度包括体力过劳和脑力过劳,而后者又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因心主血藏神,乃君主之官,统领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若精神紧张,思虑过度,首先会伤耗心之阴血,进一步导致心阴虚心火旺,内扰心神。若房室不节,色欲伤肾,导致肾精损耗太过,精虚则阴虚,阴虚则阳浮,形成本虚标实之候。临床上高血压病多发生于四十岁以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此时本已向衰,若不知保养而房室太过,则必加速阴液亏耗。
四、久坐少动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脾胃得健,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才能延年益寿。若久坐少动,过度安逸,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久之则神疲力竭,气血运行不畅,易罹患疾病。同时久坐少动,又嗜食肥甘,体内多余热量不能充分利用,则易化痰生湿,壅阻气机,表现为体质肥胖,动则气短,头昏脑胀。《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久卧伤气”。
五、年龄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时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变因素。年过半百或步入老年时期,“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如不注意合理调养,“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极易使肝肾亏虚,精血衰少,阴虚而阳亢,水少而火炽,变生痰、火、瘀、虚的复杂症候,易患眩晕头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病因痰所致,应注意
①辨部位:明确痰浊停聚的部位,是阻于中焦,滞于经络,还是蒙蔽清窍。
②明虚实:知痰之所发,缘于虚损,失于运化,抑或湿邪直中,停聚成痰。
③分寒热:痰之所病,依其素体盛衰,阴阳从化,或湿痰为患,治以温药和之,佐以健脾和胃;或痰热作祟,治以化痰清热,佐以熄风泻火。
对于高血压病因瘀所致,应注意:
①辨瘀滞病位:知其或在头,或在心,或在经,或在络,以利审证求因。
②辨病性寒热:知其血瘀成因或因寒或因热,以利辨证施治。
③辨虚实偏盛:知其或因正虚致瘀,或因邪实阻滞,以利补泻适中。
通过调畅血行,活血通络,祛除瘀滞,使血行气畅,改善重要靶器官血液供应失衡,最终达到血压下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辨证分型方法
在辨证分型上,一般采用八纲辨证分型、脏腑辨证分型以及综合分型。
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
在临床治疗时,如果只管降压不管其他,反而会加剧血压升高而不降,贵在从病人整体出发,注重脏腑间生克制化规律,通过调整全身的机能活动,促进心、脑、肾等脏器病理改变的恢复,机体气机升降、阴阳调节趋于平衡,血压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
症状:面部潮红,烘热,头晕,头痛,项强,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此法能够平熄肝阳,潜降肝火,缓解高血压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
方药: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常用药物:天麻,白蒺藜,菊花,钩藤,石决明,白芍,羚羊角,代赭石。
二、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咽干,五心烦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失眠多梦,舌红降,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丸或一贯煎。常用药物:生地,知母,山萸肉,杜仲,枸杞子,丹皮,北沙参,川楝子。
三、痰湿阻络
症状:胸闷,恶心,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倦怠多梦,纳呆,舌淡胖,苔白腻或*腻,脉弦滑。
治法:平肝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常用药物:白蒺藜,天麻,钩藤,半夏,白术,泽泻,瓜萎皮,车前子,丹参。烦热呕恶,胸闷,苔*,脉弦滑加天竺*,*连;身重麻木加胆南星,僵蚕;纳呆加焦三仙或鸡内金等。
四、气虚血瘀
症状: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面色暗,舌质淡暗或紫暗,边有齿痕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治法:益气活血,佐以平肝疏络。此型病人的治疗应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更应注意治气。因为治瘀之基础应再调气,化瘀之根本应在益气,其气虚又以心、脾气虚为主。因此补气常重用*芪。
方药: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生*芪,太子参,*参,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鸡血藤。
五、心肾不交
症状:眩晕头痛,心烦不寐,耳鸣健忘,腰酸梦遗,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方药:*连阿胶汤或交泰九。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龟板,白芍,山萸肉,白蒺藜,珍珠母,灵磁石,生龙牡,石决明。阴虚明显加天冬,玉竹,鳖甲等。
六、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面浮肢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治法:滋养肝肾,温补肾阳。
方药:大补元煎或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常用药物: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萸肉,制附片,鹿角胶。
常用降压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一、安宫牛*丸:
组成:牛*、水牛角、天麻、郁金、冰片等。
功效:清心凉肝,熄风潜阳,平肝降压,安宫定惊。用于心脑郁热,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咽干夜渴,肝阳上亢,头痛项强,身热面赤,眩晕欲呕。主要用于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
二、复方杜仲片:
组成:杜仲、夏枯草、钩藤、益母草等。
功效:清肝降压。主治肝阳上亢见有热象的高血压病,头晕、头痛、心烦、耳鸣等。
三、复方钩蜜片(复方钩蜜降压片)
组成:钩藤碱、蜜环菌、夏枯草、菊花、山楂、桑寄生、首乌、女贞子、石决明、向日葵盘、牛膝、*精、酸枣仁、葛根。
功效:滋补肾阴,平肝潜阳,息风定惊。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症。
四、降压冲剂:
组成:臭梧桐根、罗布麻、钩藤、野菊花、吴茱萸、槐米。
功效:平肝潜阳,降血压。
五、降压袋泡茶:
组成: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芩、钩藤、茶叶。
功效:清肝凉血,降压。主治肝热,肝火上炎所致的高血压病。
六、局方牛*清心丸:
组成:当归、川芎、甘草、山药、杏仁、大枣、白术、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神曲、肉桂、麦冬、蒲*、*芩、大豆*卷、牛*、麝香、冰片、羚羊角、朱砂、雄*、桔梗、茯苓、防风等。
功效: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痰、热、风所致之高血压。
七、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草、*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
功效:清肝热,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之高血压。
八、脉君安:
组成:葛根、钩藤等。
功效:平肝熄风,解痉止痛,降血压。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高血压。
九、脑得生:
组成:三七、川芎、山楂、葛根、红花。
功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用于痰瘀互阻之高血压。
十、脑立清丸:
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
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及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十一、牛*降压丸:
组成:牛*、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芪、白芍、水牛角粉、雄*、*参、草决明等。
功效: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用于肝火亢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之高血压。
十二、清脑降压丸:
组成:夏枯草、*芩、生地、决明子、磁石、钩藤、地龙、珍珠母、丹参、槐米、当归、牛膝、水蛭。
功效:清肝泻热,熄风潜阳,化瘀生新。用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风邪内生,血压偏高所致的病证。
十三、全天麻胶囊:
组成:天麻。
功效:平肝熄风止痉。用于肝风内动之高血压。
十四、松龄血脉康胶囊:
组成:葛根、珍珠层粉等。
功效: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气滞血瘀等证所致的头痛、眩晕、心悸失眠、颈项强痛、口苦口干、耳鸣健忘、中风等证。
十五、天麻定眩片:
组成:天麻、野菊花、杜仲、杜仲叶、川芎。
功效:平肝熄风,补肾通络。
十六、天麻钩藤冲剂: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高血压。
十七、心可舒片:
组成:山楂、丹参、葛根、三七、木香。
功效:活血散瘀,舒心降压,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用于冠脉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
十八、愈风宁心片:
组成:葛根。
功效:解痉止痛,活血通脉。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等症。
本文作者:刘宗莲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温馨提示
最近不少读者朋友来问,你们是不更新了吗?为什么看不到最新发布的内容了?其实,我们仍然每天都在推送内容,但由于
01
关于认知症的关键事实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认知症专题页面,披露了关于认知症的关键事实:
◎认知症是一种记忆力、思维、行为和日常活动能力退化的综合征。
◎虽然认知症主要影响老年人,但它不是衰老的正常组成部分。
◎全世界约有万人得了认知症,每年有近万的新增病例。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认知症,可能导致60-70%的病例。
◎认知症是全世界老年人残疾和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认知症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和经济状况产生影响,而且对他们的照顾者、家庭成员及整个社会也都有所影响。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共有万人有认知症;到年,这一数字预计达到万,到年将达到超过1亿5千万。
这一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低收入国家认知症人数的增加,其中,也包括人口第一大国——中国。
02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得了认知症民*部近期透露的相关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由于年龄是认知症的第一风险因素,老龄化程度越高,认知症的患病率也越高。因此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照护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认知症照护。
在探讨认知症相关议题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得了认知症?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认知症人士约占60岁以上人口的5%-8%。按照我国目前2.54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计算,认知症人士大约在万-万之间。
比例上的3个百分点,换算到总人数上就差了万之巨。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数据,以确保更加精准的应对。
03
一项覆盖人的调查揭示最新数据年12月1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接近事实的数据,标题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国60岁以上成年人的认知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处理》(Prevalence,riskfactors,andmanagementofdementiaandmildcognitiveimpairmentinadultsaged60yearsorolderinChina:across-sectionalstudy),作者是医院贾建平团队。\
研究团队在-年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招募了名60岁以上老年人。考虑到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发展差异、性别和年龄的分布等等,在12个省市中选取了96个调查地点。
从总体调查数据来看,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认知症患病率为6.04%,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为3.94%,血管性认知症为1.57%,其它类型认知症为0.53%。
作者基于患病率与人口基数推算,目前中国有万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万,血管性痴呆万,其它类型的认知症为万。
此外,调查还显示,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老年人群占比要大得多,达到了15.54%,约为万人。
04
哪些人更容易得认知症?根据贾建平团队的调查,年龄依然是得认知症及出现轻度认知损害的最大风险因素。
除了年龄之外,报告指出,以下因素都会对得认知症以及轻度认知损害的概率有显著影响:
◎父母有认知症病史:7.2倍◎脑血管病:5.44倍◎丧偶、离异或独居:2.29倍◎心脏病:1.98倍◎糖尿病:2.14倍◎高血脂:1.87倍◎高血压:1.86倍◎吸烟:1.85倍◎女性:1.43倍◎受教育年限少:1.17倍◎农村居民:1.16倍作者认为,上述风险因素有九种是可变的,包括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这些风险因素如果能够得到控制,就会显著降低认知症及轻度认知损害的患病率。
05如何应对挑战?在这项研究的最后作者写道:不断上升的认知症和轻度认知损害的患病率正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们估计,在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认知症和轻度认知损害的比例已经超过1/5。
因此我们呼吁,*府应建立更强的应对策略来控制这项疾病。其中包括:
◎建立一个国家监测系统,来追踪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变化;
◎控制轻度认知损害的风险因素,以减少认知症的发生;
◎改善认知症患者的管理方式;
◎优化认知症照护系统;
◎提高公众对认知症和轻度认知损害的认识。
以上这些举措都将有效降低中国认知症及轻度认知损害的患病率。
06研究没有告诉我们的:认知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全球医学界对于认知症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已经超过百年。根据医学统计,在所有的认知症类型中,阿尔茨海默病占60-80%左右,血管性认知症占12-20%左右,路易体认知症占12%左右,额颞叶认知症占10%左右,另外还有其它比较罕见的认知症类型。
这些数据累加起来已经超过%,这也意味着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混合了多种类型的认知症,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混合血管性认知症,或者混合路易体认知症,等等。
在贾建平团队发布的超过四万样本的大规模研究中,把路易体认知症、额颞叶认知症以及其它罕见类型的认知症都归于“其它类型”,统计数据仅占全部认知症病例数的0.53%,这和多年医学临床研究得出的结果差异非常大。
因此我们提出的疑问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的数据差异呢?是其它类型的认知症没有被准确识别出来,还是存在可能的误诊呢?
医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有一百多种病因可能导致一个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认知症的鉴别诊断非常不容易,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来完成。如果误诊,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和糟糕的预后结局。
例如,如果额颞叶认知症患者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而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缓解症状是没有帮助的。近年英国精神药理学会的《抗认知症药物临床实践指南》指出,胆碱酯酶抑制剂不仅对额颞叶认知症无效,而且还可能引起意识混沌、激越或不安的问题。
07
轻度认知损害不等于是认知症如果一个人出现的记忆或思考方面的问题比同龄人要多,或者和自己过去相比有明显的变化,但还不足以干扰到日常生活,这时医生可能会把这种状态诊断为轻度认知损害(MCI)。根据医学专家估算,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5~20%的人有MCI。
随着时间推移,有些MCI人士会发展为认知症,但也有很多MCI人士保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继续发展;有的甚至还有所改善。
导致一个人出现轻度认知损害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要一一排查。一些身体健康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一些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以及维生素缺乏、药物的副作用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出现轻度认知损害。因此找到可逆原因进行及时治疗或干预是关键。也有MCI的人利用这个机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降低得认知症的风险,尽可能减少得认知症的机会,或者推迟认知症的到来。
08
不要忽视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在贾建平团队发表的报告中,提及可变的九大风险因素: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个风险因素容易被忽视,就是老年人的多重用药问题。
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正在服用抗胆碱药物。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过敏、失眠、尿失禁、腹泻、头晕、哮喘、帕金森、慢阻肺及各种精神障碍。
抗胆碱药物在不同程度上阻断了人脑中的一种重要的化学信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而乙酰胆碱对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记忆的形成和巩固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长期服用抗胆碱药物,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引起认知困难。老年人对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尤为敏感。如果你有对服用抗胆碱药物的担心,需要与医生及药剂师讨论其中的风险和获益,必要时进行处方精简。
09
还有一部分人不能被忘记认知症并不仅仅影响老年人。如果认知症出现在65岁以下的人群中,这被称为早发型认知症。
认知症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的,早发型认知症也不例外。不过这部分认知症人士和晚发型的老年人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异,包括:
◎引起认知症的疾病范围更广;例如额颞叶认知症往往在40-60岁时发作,但在65岁以上人群则相对少见;酒精相关的脑病、慢性创伤性脑病也往往发生在更年轻的时候;
◎早期出现的迹象不一定是记忆丢失,更多可能是行为、语言、视觉方面的问题;
◎更容易出现运动、行走、协调或平衡方面的问题;
◎有多达10%的早发型认知症人士是受到遗传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说,早发型认知症人士和他们的家庭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认知症带来的记忆、思考和行为能力方面的问题,发生在80岁的长者身上和发生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身上,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更容易被接受,而后者往往令周围的人不解,或者被误认为是精神异常。这给早发型认知症人士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强烈的病耻感,导致他们与社会隔离。
早发型认知症人士在发病时可能还在承担着社会工作和家庭责任,而且离开工作岗位意味着会失去一部分经济来源。疾病的治疗和照护也需要额外的支出。这些都给早发型认知症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这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被社会看见,需要得到妥善的照顾和支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