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什么样的*疸需要提高警惕,什么样的*疸我们不需要太担心。这是经常困扰宝妈和月嫂的一个问题。
对成人来说,*疸意味着疾病,但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疸可以是一种生理状态,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目前认为母乳性*疸是生理性*疸的延续,只要孩子的胆红素没有达到光疗的标准,就不必干预。
医生的标准是:通过用仪器测定额部皮肤胆红素来测定*疸,也就是所谓的经皮测胆红素(TCB)。足月儿头三天内(24、48、72小时)*疸数值分别小于6、9、12。三天后(72小时)小于12.9就属于生理性*疸。
如超过此范围,就属于病理性*疸。(此标准不包括早产儿)。
母乳有关的*疸有两种:
一种是出生一周内,因为母乳喂养遇到困难,导致新生儿摄入不足导致*疸加重,称为母乳喂养失败性*疸。
另一种是孩子母乳喂养而且生长发育良好,但*疸出现时间较晚,而且持续很久不退,也就是我们说的母乳性*疸。
早期喂养不足可引起*疸,一些宝宝没能得到充足的喂养,导致*疸加重,不得不接受光疗。
有别于母乳性*疸的生理性*疸
生理性*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比如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产程中有窒息、缺氧,分娩时损伤出血,产后受冻、饥饿等等这些,都可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大部分新生儿*疸属于生理性*疸,会在1~2周内消退,也有很多宝宝会持续1个半月,母乳喂养的宝宝,*疸甚至可能持续几个月。
如果你很难判断宝宝的*疸退没退,可以2~5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说明*疸不严重,大概三、四周*疸就能完全消退了。
有一些家长,宝宝日龄比较大,*疸不太高就担心不已。也有不少的家长,宝宝*疸很高,却不以为然。
需要重视的病理性*疸
对于出生一周以内的足月宝宝*疸,如*疸头三天分别高于9、12、15就应该考虑光疗控制*疸了,如分别大于12、17、20就非常危险了,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疸高最严重的结果是发生胆红素脑病(常常发生在出生一周以内),足月儿出生后8天,血脑屏障发育好了,一般就不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了,所以对于大日龄的宝宝,即使*疸比较高,一般也不会发生胆红素脑病了。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精神,吃奶好,体重长得好,大都不用担心有什么大问题,反之,即使*疸不高,但宝宝精神吃奶不好,体重长得不好的则需提高警惕,尤其是需要警惕感染,应及时就医。
病理性*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这说明*疸可能已经侵犯到脑神经中枢。有些病理性*疸,出现的时间反而过迟(生后5天以后),或者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医院诊治。
我们把新生儿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的区别再细分一下:
1、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疸。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疸。
病理性*疸: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
2、持续时间上:
生理性*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疸:*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疸的程度上:
生理性*疸--*疸程度较轻,*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疸。
病理性*疸--皮肤呈金*色,甚至桔*色,或*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染。
4、*疸进展情况:
生理性*疸--*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5mg/dl)。
病理性*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5、从一般情况:
生理性*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尿液呈深*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6、对于*疸消退后又出现可以认为是病理性*疸。
有专家认为,如果可以确认是母乳性*疸,即使*疸值很高,也没有太大危害;一些病理性*疸,不怎么高也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溶血性*疸,胆红素很低就能出现核*疸;乙肝引起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有些*得非常不明显,甚至胆红素水平正常;至于先天性胆道梗阻,一开始是正常的,后来才慢慢慢*起来……这些生理、病理因素,有时还交互重叠,难以区分。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不再使用“生理性*疸”、“病理性*疸”等说法,并试图弃用*疸数值判断疾病的方法。因此,我们不可以只盯着*疸值,一定要参照宝宝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准确的判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