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肝硬化、肝性脑病慢性乙肝(HBsAg阳性)或肝硬化史+神经功能紊乱(嗜睡、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病因:外国人爱喝酒、中国人乙肝多;(肝癌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临床表现: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肝功能减退:1.*疸(肝细胞性*疸);出血和贫血(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亢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脾亢导致血小板数量减低(全血细胞降低),不会导致血小板功能不良(仅仅是血小板数目降低,血小板功能正常);2.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前者与肝细胞对其灭活减少有关,后者与升高的雌激素反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从而引起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减少有关)蜘蛛痣和肝掌的出现均与雌激素增多有关;3.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导致肝病面容(黑*);4.甲状腺激素肝硬化病人血清总T3、游离T3降低,游离T4正常或偏高,严重者T4也降低,这些改变与肝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门静脉高压:1.门腔侧支循环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腹膜后吻合支曲张(Retzius静脉);2.脾亢和脾大:脾大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较早出现的体征;3.腹腔积液(腹水):是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共同结果,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腔积液形成的机制涉及:(要求掌握内容)①门静脉高压,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是腹腔积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②低清蛋白血症,清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或组织间隙;③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排钠和排尿量减少;④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前者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使钠重吸收增加,后者作用于集合管,水的吸收增加,水钠潴留,尿量减少;⑤肝淋巴量超过了淋巴循环引流的能力,肝窦内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自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参与腹腔积液形成;
注: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腹水(过度激活RAAS)早期使用螺内酯;确诊金标准:肝穿刺活检查到假小叶;腹水的出现标志肝功能失代偿!一看腹水,二看大小(肝脏病变越久,越硬,越小;)注:1.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具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3.出现门静脉高压时,首先出现充血性脾肿大,故脾大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较早出现的体征;并发症:(1)消化道出血慢性乙肝(HBsAg阳性)或肝硬化病史+大量呕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是导致曲张静脉出血的主要原因;(2)胆石症(3)感染慢性乙肝(HBsAg阳性)或肝硬化病史+发热+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全腹压痛、反跳痛)+腹水迅速增加(可为血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氨中*、假性神经递质(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色氨酸(与早期睡眠方式及日夜节律改变有关)、锰离子(神经*性);常见诱因有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腔积液(即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症、外科手术及感染等;消化道出血(肠腔内血液分解成氨);放腹腔积液(腹腔压力降低,血管扩张,导致*物大量重吸收);便秘(有利于*性产物吸收);肝性脑病临床分期
注:诱发电位、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心理智能测验可用于筛选轻微肝性脑病;诊断肝性脑病首选:血氨检查;(5)门静脉血栓形成慢性乙肝(HBsAg阳性)或肝硬化病史+腹胀+腹痛(突发剧烈腹痛)+脾大+腹水迅速增加(可为血性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出现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低氯血症和代碱容易诱发肝性脑病;持续重度低钠血症(mmol/L)容易诱发肝肾综合征,预后差;(7)肝肾综合征(肾前性肾衰,肾脏本身无器质性损害)患者肾脏无实质性病变,主要是肾脏血流尤其是肾皮质灌注不足;肝肾综合征的诊断需符合下列条件:①肝硬化合并腹腔积液;②急进型(I型)血清肌酐浓度在2周内升至2倍基线值,或mo/L(25mg/L),缓进型(Ⅱ型)血清肌酐umol/L(15mg/L);③停利尿剂2天、并经清蛋白扩容[1g/(kg·d),最大量gd]后,血清肌酐值没有改善(umoL);④排除休克;⑤近期没有应用肾*性药物或扩血管药物治疗;⑥排除肾实质性疾病,如尿蛋白mg/d,显微镜下红细胞50个或超声探及肾实质性病变;(8)肝肺综合征;
(9)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并发腹水治疗:(1)利尿:首选螺内酯(安体舒通)(因为患者常有低氯低钾血症,使用螺内酯可拮抗醛固酮作用,保钾利尿)(2)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原理: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建立门-体分流道):易诱发肝性脑病(肝内门静脉的作用主要是将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肝脏进行解*),不宜作为首选;
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一般每放腹水0ml,输注白蛋白8g;缓解症状时间短,易诱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选用肝*性小,主要针对G-杆菌并兼顾G+球菌的抗生素,如头孢哌酮或喹诺酮类药物等。自发性腹膜炎容易复发,用药时间不得少于2周;(5)三不宜:不宜蛋白饮食;不宜镇静催眠药;不宜肥皂水灌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已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尚未出血者,包括:①对因治疗;②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高动力循环;常用普萘洛尔或卡地洛尔,治疗剂量应使心率不低于55次/分,当病人有乏力、气短等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对于顽固性腹腔积液病人,该类药不宜应用;注意:使用普萘洛尔或者卡地洛尔的机制:食管下端胃底静脉丛血管平滑肌上主要分布B2受体,普萘洛尔能使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内部血流预防(再)出血;肝性脑病治疗:(1)乳果糖:分解成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的PH值;减少肠道产氨;减少肠氨的吸收;促进血液中氨渗入肠道排出体外;(2)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的抗生素有利福昔明、甲硝唑、新霉素等。利福昔明具有广谱、强效的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作用,口服不吸收,只在胃肠道局部起作用;(3)慎用药物和可用药物(注意掌握)镇静、催眠、镇痛药及麻醉剂可诱发HE(肝性脑病),在肝硬化特别是有严重肝功能减退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当病人出现烦躁、抽搐时禁用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类镇静剂,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4)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5)精氨酸、谷氨酸钾促进尿素循环,增加氨的利用,以降低血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
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病史+发热+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全腹压痛、反跳痛)+腹水迅速增加(可为血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慢性乙肝或肝硬化病史+腹胀+腹痛(突发剧烈腹痛)+脾大+腹水迅速增加(可为血性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两者都有腹胀、腹痛,短期内腹水迅速增加等;鉴别点如下:(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对特征的表现为发热、且腹膜刺激征(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2)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对特征性的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脾大,腹水可呈血性;三、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约占90%)、肝内胆管癌和混合细胞癌三种;病因:(1)病*性肝炎HBV感染是我国肝癌病人的主要病因,西方国家以HCV感染最常见;(2)*曲霉*素*曲霉*素B1是肝癌最强的致癌物;(3)肝纤维化;(4)其他肝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分型:(1)大体病理:块状型:最常见,最易破裂出血;小肝癌(3cm);(2)组织病理肝细胞肝癌最多见;肝内胆管细胞癌少见;混合型肝癌最少见;(3)转移注:肝内(血行)转移是最早最常见转移方式(侵犯门静脉及其分支);肝外血行转移最常见转移至肺;淋巴转移转移常见肝门淋巴结转移;种植转移少见;临床表现: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伴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低血糖症和红细胞增多症;罕见表现为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并发症:(1)肝性脑病肝癌终末期最严重的并发症;(2)上消化道出血(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4)继发感染辅助检查:1.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的标志物,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ng/ml为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对AFP逐渐升高不降或ng/ml持续8周,应结合影像学及肝功能变化作综合分析或动态观察。约30%的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AFP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2.超声(US)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能检出肝内直径1cm的占位性病变;3.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US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可靠方法,但属创伤性检查,且偶有出血或针道转移的风险。当上述非侵入性检查未能确诊时,可考虑应用;
诊断:首选血清AFP检测、首选影像学检查B超;首选确诊肝脏穿刺活检;难诊断的微小肝癌:肝血管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继发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AFP一般不高;治疗原则: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术前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和准确指标);当手术无法切除,次选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若手术中无法切除肿瘤,可选用姑息性治疗,如肝动脉结扎,无水酒精注射(使病灶液化坏死);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
每周更新
考研资讯+经验贴+知识点讲解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