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急救越来越受到
社区常见急危重症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及休克等;猝死的病因也多种多样,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神经源性猝死,其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工作中主要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出现危重症状况的早期信号和重点观察项目,掌握早期识别危重症和及时处置的重要方法。
掌握识别方法
1、思维与对策:
判断病情的“轻或重”,不能一步到位,要注意进行反复评估,注意轻与重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轻、重、危?是否危及生命?是否有潜在危险?对有生命危险的急症者,必须先“开枪”、再“瞄准”,即:判断、但暂不诊断;对症、但暂不对因;救命、但暂不治病。
2、了解疾病的病情分级:
危:指有致命性的症状或损伤,需要立即给与患者维持气道通气,呼吸循环、血液动力学和(或)不稳定的神经功能,否则,患者会迅速死亡。
重:病人的症状或损伤,如不及时的采取积极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加重或产生严重致命性并发症。病人的症状或损伤进展为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
3、掌握危重病人的临床特点
掌握脏器衰竭的特征,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包括脑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各种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常见表现: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呼吸道梗阻)、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ml)、上消大出血呕大量鲜血或混有血块、大咯血、抽搐、紫绀、面色苍白、大汗、心悸或者昏迷及正在发生的死亡。
4、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
观察生命“八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和皮肤黏膜。
常见的危重症临床表现及重点人群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的病因包括肺源性疾病、心源性疾病、中*、血液系统疾病及神经精神因素等。其中,肺源性及心源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支气管哮喘,自发气胸。
最危急是气道阻塞,鼾声表示阻塞在咽部,重症脑血管病深度昏迷;喉喘鸣音表示阻塞在喉头,常伴声嘶和三凹征,抢救价值大。
机械因素所致,如气胸、胸水、心包填塞。
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病情极危重,提示病变广泛或ARDS?
肺炎+老年人、肺炎+DM,易发生低氧血症。
呼吸肌麻痹,如:低钾血症,格林-巴利,脑干病变。
尿*症+呼吸困难,多为肺水肿,尿*症肺部改变等。
贫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常很低,常为左心衰竭,可致死。
严重的呼吸困难须尽早处理,而积极的病因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对发病急骤、进展快、可迅速导致死亡的呼吸困难疾病须立即抢救;对于过敏引起的呼吸困难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应用激素治疗;对于张力性气胸可采用闭式引流或考虑手术;对于肺栓塞或急性心肌梗死可抗凝治疗并及时行介入手术。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患者,必要时均可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2、高危性胸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自发性气胸、自发性食管破裂等。当胸痛、胸闷患者伴随血压持续升高或降低、头晕、眩晕、昏厥、气促、紫绀、出冷汗、心悸、恶心、呕吐等时常提示病情危重。
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糖、电解质、心肌酶学及标志物、D-二聚体、胸片、胸部血管CT造影等。
处理维持气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躁动或焦虑者应考虑给予镇静、制动,维持血压及内环境稳定,医院进一步治疗。若就诊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情况,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昏迷或意识障碍
昏迷:病情危重。
意识变化(轻微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谵妄,精神症状):病情危重。
发生精神症状的原发病:胰性脑病,酒精戒断,肝性脑病,尿*症,脑梗塞,垂体功能低下,严重感染,药物反应。
出血倾向+意识障碍:颅内出血,TTP,流脑。
脑血管病老年人居多。
注意DM昏迷,安眠药过量,CO中*,感染。
处理迅速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永远优先放在第一位;其次应建立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外伤迅速控制外出血,保护脊髓,对于脑水肿患者可适当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保护脑功能;最后须控制抽搐,预防感染,控制高热。
4、休克
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发绀、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除常见病因外,低血容量可见于:老衰进食差,家人照顾不周者;呕吐腹泻;腹腔疾病(胃穿孔,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尤其累及右心者。
喉头水肿,哮鸣音,提示过敏性休克。
腹痛、腹胀提示低血容量性休克。
右心衰竭提示右室梗塞,肺栓塞,心包填塞。
四肢瘫痪提示神经源性休克。
处理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增大补液量(心源性休克除外),维持血压及内环境稳定,
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须保持气道通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