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损伤,占运动损伤的第一位,人们俗称为“崴脚”。可以说90%的人一生中都有过崴脚经历。崴脚后伴随而来就是肿胀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大医院就医。
千万不要小瞧“崴脚”
崴脚后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日后经常性崴脚,这种情况专业的称呼叫做“习惯性崴脚”。另外还有人会落下踝关节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韧带撕裂处疼,但由于踝关节长期不正常受力,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最严重的可能会合并骨折,所以,崴脚了一定要重视并正确处理。
踝关节损伤的类型
01
外侧踝扭伤
这是常见的踝扭伤,通常是一个内翻并可能合并骨折,和腓骨肌腱应变。
内翻扭伤(inversionsprain)
02
内侧踝扭伤
这种损伤类型发生在踝关节内侧,与内翻扭伤一样,这种外翻扭伤也常合并下肢末端骨折,和胫骨前肌应变。
外翻扭伤(Eversionsprain)
03
踝高位扭伤
这种类型的损伤非常罕见。高位扭伤发生在双腿末端被“控制”(绞索)时胫骨产生扭转导致韧带损伤。
严重的扭伤可以导致下肢末端骨折
谨记崴脚后自行处理
三个小原则
01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制动处理。
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减少进一步损伤。
02禁止按摩、立即冷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每次20-3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冰块,以免冻伤。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03医院检查治疗。
医院得到专业的检查及治疗,愈后良好。
崴脚如何治疗?
01
损伤初期(48小时内)
保护受伤的部位,使之不受二次损伤,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夹板或临时固定物使受伤部位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免因为外界因素导致未撕裂的韧带或者未骨折的骨头发生骨折。
在确诊无骨折情况下(需专业人士检查确诊),在疼痛能够忍受范围内,适当负重及活动(负重量以疼痛VAS评分:4/10以内为准)。
RICE原则
●Rest(休息)
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Ice(冰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挛缩,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住冰块,以免冻伤。(注: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Compression(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及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抬高
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02
48小时以内禁忌
H-Heat(热疗):含发热、有刺激性的药膏。
A-AIcohol(酒精):增加肿胀,影响供血。
R-Run(跑动):加重组织受损。
M-Massage(按摩):诱发局部出血,加重肿胀疼痛。
03
48小时后
稳定期(伤后48小时)
●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
●物理治疗、按摩、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创伤恢复;
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选择性)。
恢复期(局部肿胀消失后)
●物理治疗:渐进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以及尽早的介入运动治疗,促进愈合的同时避免损伤后遗症;
●辅以物理因子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治瘢痕挛缩。
生活中如何预防崴脚?
1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路况,在高低不同的路面上行走容易发生脚扭伤,尽量避免在出行时选择这类路径,如果无法避免,请提高注意力,走路不要玩手机或者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动作,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出行安全。
2
穿高跟鞋是诱发崴脚的重要原因,要尽量少穿高跟鞋走不平坦的路,高跟鞋的高度不宜过高:45°的鞋,可使整个脚掌受力均匀,不超过3cm的鞋子也可以减少崴脚的发生。
3
选择合适的用具,在活动时最好选择较好的鞋子、防护工具等,如打篮球时选择有保护脚腕作用的鞋子,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群,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拐杖或轮椅。
外一科外一科涉及骨科、脑外、烧伤专业诊疗工作。能熟练开展中医骨折手法复位、椎间盘突出微创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四肢骨折微创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骨肿瘤切除术、脑出血保守治疗、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颅内肿瘤切除术、颅骨骨折整复术等手术。
科室在发挥中医药优势方面积累了大量独到的经验,能显著减少病人疼痛及经济负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为已任,本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为广大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
科室-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