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手酸如何鉴别?神经动力学测试
在临床上,遇到手麻脚麻症状患者的几率非常高
?睡到一半手麻醒的
?手只要放在一个姿势不动,手指麻木感就会慢慢出现
?手指末梢常常觉得莫名的酸,怎么按压肌肉都没效
?脚趾或脚底常常莫名的发麻,尤其是坐久,站起来抖一抖就好多了
?常常觉得手脚紧绷,怎么按摩都没效
造成手脚麻木感的原因其实非常多也非常复杂
举例如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梨状肌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等等
物理治疗师经常使用神经张力测试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的神经张力。如果神经系统存在炎症,挤压或者受损,患者将会呈现神经源性的症状和体征。
通过进行张力测试,治疗师可以评估疼痛(或其他症状)的来源(或组成成分)是神经性还是非神经性。
疼痛并非测试中唯一的“阳性”发现。不同部位的紧张感(pullingandstretching)也是重要发现。
通常,如果在进行神经张力测试时在某一区域发现疼痛,或紧张感并能随着颈部运动而变化,那么你需要考虑有神经因素的参与。年Nee等发表于JOSPT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诊断外周神经性疼痛的“可能”标准:
1)症状和某一临床模式(Pattern)相关。
2)曾有过和神经相关的症状。
3)临床神经学检查或影像检查不排除或确认神经损伤。
如果怀疑神经张力不良和患者症状相关,那么就可进行神经动力学检查以协助判断。
例如,如果你怀疑患者有管腕综合征,那么可进行正中神经张力检查(ULTT),因为这是该病最易直接侵犯的神经。
正中神经动力学测试
目的:评估神经张力对于患者症状的影响程度
意义:神经穿过人体组织可能与周边的组织产生黏连。当受到挤压或应力时,便会产生神经性症状,例如,疼痛,麻木,针刺感以及牵拉感等。该检查的原理是施加张力至上肢正中神经。该神经经胸廓出口至肘部前侧最后到达手腕(腕管)和手的掌侧。这就是为什么手指、手腕和肘部的伸展有助于增加神经的张力。增加颈椎运动以改变症状有助于确定是否涉及颈椎区域。该检查与其它检查结合使用时,也可用于识别因颈椎神经根病所致症状的患者。
同时,正中神经动力学测试也是神经松动术,在给患者做测试发现他神经张力增高时,重复做二十-三十次后,会明显感觉到他神经张力有所降低。
患者回家后,也会指导他进行自我神经松动术
目的是为了
1、促进神经血液循环
2、松开神经和周围组织的沾粘
3、恢复神经该有的活动度
自我神经松动术的要点:
1、拉到张力点即可
神经很敏感,当神经被过度伸展,周遭的肌肉就会跳出来保护神经,反而达不到神经松动效果
2、不在张力点停留
神经一旦被拉紧超过20秒,就会因为缺氧太久出现病变所以只要拉到张力点(有一点紧的感觉)就放掉,再重新执行
3、一回合执行15次,但是如果出现神经症状即马上停止每个人可以承受的次数不同,不用勉强,一旦压迫神经的源头解决了,神经的活动度就会慢慢恢复
正中神经从臂神经丛离开之后,经过上臂前面、肘窝、前臂前面穿过腕隧道,来到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的一半如果要拉紧正中神经,必须要有以下条件:
1、肩膀往身体外侧打开到手臂比水平高一点
2、手肘打直
3、手心向上
4、手指指向地板
最后,提醒大家,自我神经松动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执行,如果您在执行前就已经有神经症状(酸、胀、痛、麻),或是执行完才出现神经症状,或是您不确定您是否适合进行自我神经松动术,请寻找专业物理治疗师或医师,由他们进行神经动力学检查评估,再看看是否适合这项运动。
「有用就扩散」
来源|好医师[ID:haoyi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大家都在看
一个半综合征
十五个半综合征
Parinaud综合征
医学笔记?太牛了!
浅谈Takotsubo综合征
Wernicke脑病MRI表现
HELLP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史上关于脑脊液检验最全的总结
超详细丨脑室引流感染防控流程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意识障碍
脑血管病
脑侧枝循环与缺血性卒中
“人”在“神经”旅途:“人”在小脑
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表现、你掌握了吗?
动态图解:出血性脑卒中VS缺血性脑卒中
肝豆状核变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教学查房)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和神经影像
“心脏里的耳朵”——心源性脑卒中的最大元凶
各类脑血管畸形的病理基础、临床、影像学表现
心肌梗死——猝不及防的夺命快枪手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与颅内静脉窦狭窄诊疗现状及展望
“人”在“神经”旅途:人在“一般躯体感觉上传”的路上
“人”在“神经”旅途:“人”在“躯体运动下行到脊髓”的路上
《脑卒中临床评估量表教学视频》NIHSS评分视频教学一等奖作品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年“世界脑卒中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共11条,15项,总分42分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