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万人在等这种药救命,但没人愿意
TUhjnbcbe - 2021/7/10 1:45:00
北京医院湿疹治疗 http://m.39.net/pf/a_8839607.html
本文作者:二甲双胍「确诊了!」紧张急促的24小时后,医院终于确诊这一疑难病例:布氏冈比亚锥虫感染!中午12:30,中疾控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在第一时间取得了与WHO总部的联系。下午16:00,一场由中疾控寄生虫病所牵头,世卫组织总部、世卫组织北京办事处、医院感染科四方参与的电话会议,被紧急召开。50分钟后,病例得到WHO总部确认,并准许拨发药物。次日凌晨,治疗的特效药物坐上了日内瓦直飞北京的航班,再紧急转机运送到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最后抵达医院感染科重症病房。幸运的是,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脱离险境。然而,这场72小时生死接力中,全世界「缺」药的困境,背后却还有许多故事值得书写。不难诊断的疾病医院这一病例,确诊为布氏冈比亚锥虫感染,又被称作昏睡病,是一种由布氏锥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因为由采采蝇叮咬传播,在非洲的农村地区常见。锥虫生长周期(图源:YouTube视频截图)因为这种疾病能导致感染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发生神秘的变化,非洲当地村庄的传说将之冠以巫术和黑魔法。在年至的一次疾病大暴发中,刚果有多达50万人因这个疾病死亡。这个病的症状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液淋巴阶段,病征包括阵发性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和瘙痒。数周或数月后,伴随锥虫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到神经系统阶段,称为神经期或脑膜脑炎期,进入疾病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由于寄生虫本身和它引起的炎症破坏了大脑的睡眠觉醒调节区域,患者的睡眠唤醒周期受到寄生虫影响变得毫无规律,这导致患者白天昏睡不醒,有的患者甚至长夜难眠。值得注意的是,当该病发展至第二阶段后,若没有接受治疗,多数患者通常会于3年内死亡。这就是这个疾病最糟糕的地方——因为它虽然好诊断,但却无药可用。*昏:救命的「*药」20世纪末,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6个国家都笼罩在昏睡病的阴影下,每年有超万人处于这种疾病的威胁之中。世界卫生组织年的报告中显示,当年约有4万例昏睡病报告病例,然而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局势,真实数字可能是报告病例数的十倍之巨。早期,昏睡病的一线治疗方法是喷他脒,这是一种双脒剂,作为广谱的抗寄生虫药,它通过被寄生虫摄取后浓缩,靶向攻击寄生虫的线粒体将之杀死,通常肌内或静脉给药,对于处于第一阶段的昏睡病通常都是有效的。但这种药物对第二阶段的昏睡病却不起作用——它无法透过血脑屏障而杀死进入中枢系统的寄生虫。最难的,就是这第二阶段的治疗。年,含有三价有机砷的药物美拉胂醇被成功应用于救治晚期昏睡病患者,成为了当时唯一有效的药物。美拉胂醇注射剂(图源:YouTube视频截图)然而,美拉胂醇作为一种剧*药物,它所诱发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脑病,致死率足足高达50%。除此之外,还有导致腹痛、皮疹、瘫痪等副作用,最终导致大约每二十个接受砷剂治疗的患者中,就有一个因为药物的*副作用死亡。治疗的过程也很糟糕。由于注射液溶剂的强烈刺激性,注射砷剂时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像是血管被烈火焚烧一样,患者都会大喊大叫。」再后来,因担心副作用甚至死亡,许多人即使被诊断出患有昏睡病,医院就诊,这让疾病的治疗陷入无援的境地。黑夜:「复活药」断供伴随着医生们的不断尝试,他们终于发现原来被用作癌症治疗的依氟鸟氨酸(DFMO)也具有抗锥虫的活性,随之批准并注册用于临床,成为了当时唯一具有已知作用机制的临床使用抗锥虫剂。因为对冈比亚锥虫引起的昏睡病效果显著,并且比起砷剂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这种药物一度被称为「复活药物」。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依氟鸟氨酸(DFMO)进入市场,商标为Ornidyl,成为40年来治疗昏睡病的第一款新药。随着这款药被写进推荐方案,锥虫病晚期的患者,开始使用依氟鸟氨酸作为砷剂的替代品,情况似乎在好转。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由于DFMO的治疗需要更大的剂量和更长的疗程,成本非常高昂,这对非洲国家来说是一笔极大的负担。上世纪末,基于DFMO治疗的单个病人花费大约在美元,近乎天价。在发达地区,这种疾病又极为罕见。也因此,该药被FDA认定为孤儿药,即一种缺乏有利可图的市场的药物——药厂不想做这笔买卖了。图源:参考文献年,该化合物的制造商宣布打算停止生产,即使迫于压力的药厂勉强提供了额外的一万剂药物,但也只能用到年前后就会告急。尽管后来世卫组织拿到了生产专利,但他们毕竟无法独立制造生产药物。而由于造价高昂,即便世卫组织的游说团队费尽努力,也未能找到愿意继续生产该药的厂商。雪上加霜,生产另一种用于联合治疗晚期锥虫病的药物(硝呋替莫)的公司,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宣布停产。同时停产的,还有治疗第一阶段的药物苏拉明。没有利益,就没有驱动力,理由其实很正当,但结果是残酷的。更为讽刺的是,年9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SquibbCo.)与吉列(Gillette)合作推出了一款用于治疗女性面部毛发过多的除毛霜——瓦尼卡(Vaniqa),其中的有效成分恰好就是依氟鸟氨酸。图源:Vaniqa说明书换句话来说,锥虫病患者没法拿到的救命药物,在富裕的国家或地区,却可以作为化妆品被轻松获得。黎明:复活「复活药」治疗锥虫病,变成了一项任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无国界医生组织游说下,世界卫生组织和安万特(赛诺菲的前身)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包括在接下来的5年里继续生产DFMO。这项决定是有条件的。安万特每年将从瓦尼卡中获得1%到3%的专利费,相当于万到1.8亿美元,而其中的一小部分将作为DFMO生产的开销。后来,世卫组织还相继与赛诺菲和拜耳等公司签署有条件的合作计划,为非洲提供了足够的治疗药物。「复活药」,被复活了。当然,与此同时,非洲也从来没有放弃自救。年,无国界医生组织捐出他们所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奖金,与七个国际性的组织联合成立了DNDi(Drugsforneglecteddiseaseinitiatives),非洲国家得以开展了他们自己对昏睡病研究的征途。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家昏睡病计划负责人坎德博士说:「从仅仅杀死病人的治疗到现在只需用药丸,我们已经走了十年之久。」(图源:DNDi记录短片《Apillforsleepingsickness)非昔硝唑就是DNDi所研发的一种新的、用来治疗冈比亚型人类非洲锥虫病的口服药,这种药物安全有效且便于口服,于年被列入世卫组织《非洲人类锥虫病治疗指南》。年至年期间,非洲人类锥虫病新发病例数减少了95%,而年报告的病例数已不足。~昏睡病历史感染人数图源:DNDi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人在等这种药救命,但没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