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中医药如何谱写振兴发展新篇章?
中医药人又该守住怎样的“正”、
创出怎样的“新”?
一起来看大竹县怎么做
9月3日,大竹县正式启动名中医团队培育项目。10月18日,30名学员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开启了首次临床高级班跟诊学习历程。这支团队,医院,而是在大竹县各级医疗单位考核选拔出来的中医骨干。
市中医药管理局*组书记*中平这样评价:大竹县委*府安排本级财*资金,启动本土名中医人才建设,是全市范围内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创新举措。
为此,记者日前就大竹县名中医团队的打造和培育,采访了该县县委书记李志超。
“大竹县名中医团队项目,是我们挤出县财*资金支持的本土人才培育项目。从年开始,我们用了10个月时间,谋划、调查、研究、论证,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今年起,计划每年安排50万元,用三年时间培育打造大竹名中医团队30人。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层次性、梯队式人才培养机制,为大竹培养造就一批年轻化、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领*人才,带动全县中医人才队伍发展,推动中医技术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强县战略打下人才基础,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大竹人民健康,为达州中医药传承和大健康创新发展贡献大竹力量。”李志超说道。
行动,就是对决策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大竹县高屋建瓴实施中医强县战略,以规划部署营造大格局、强化措施促进大提高、狠抓落实实现大飞跃,促进中医药强劲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长远部署营造大格局
近年来,大竹县委、县*府始终坚持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常抓不懈,弘扬中医国粹。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内容,认真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中医强县战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中医药事业强劲发展,为全县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先后建成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医院。
中医药工作任重道远,大竹县正按照国家“传承、创新、发展”的最新要求,继续弘扬国粹、创新举措、发展中医,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取得新进步。规划“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建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努力实现中医药强县目标。
强化措施促进大提高
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不动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松劲,紧紧围绕“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提升能力”这一主线,以组织管理为保障、网络建设为基础、队伍建设为重点、内涵发展为核心、预防保健为特色,不断深化中医药工作,扎实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抓组织管理,保障上给力。
认真实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方案,县财*优先保障中医药工作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县、乡、村中医药事业的平衡发展、齐头并进。成立全县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制定《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十条意见》和《中医药工作单项目标考核和奖惩办法》,对中医药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项目优先安排,干部优先提拔,绩效优先奖励;对中医工作不力的单位,实行经费动态调整。
抓网络建设,基础上夯实。
医院“示范化”建设,投资1.2亿元,医院3.2万平米的“治未病”综合大楼;医院、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科、康复科、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强化“名医、名科”建设,医院康复科、骨伤科创建成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脑病科、肺病科建成市级重点专科。二是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近两年投入1.1亿元建设达标卫生院,新增建筑面积平米,涉及30个乡镇,新增中医业务用房余平米。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的原则,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大大提档升位,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三是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对没有通过国债项目建设的村卫生室,县财*向每个村投入7万元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落实国家“中医角”项目,统一规划配置中频治疗仪、火罐、艾条、针灸针、电针仪、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种以上中药饮片、50种以上中成药,有效满足了当地村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抓队伍建设,素质上提高。
重点从“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破解中医药人才发展瓶颈。近几年,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工程,引进中医研究生6人,新招考中医药专业人员50余人,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5%,每个乡镇都达到20%以上。通过“对口支援、送培进修、学历教育、临床示教、学术讲座”等方式,选送中医药技术人员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培训。强化激励考核,对新招录中医药人员,前五年工作期内的绩效工资水平不低于本院平均水平,确保新进中医药专业人员坚守本行,留得下来。
抓内涵发展,能力上提升。
积极倡导“未病先防、未病先治”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坚持公益性质,将预防处方熬制成中药汤剂,在门诊大厅设置中药汤剂取饮点,供医务人员、患者及广大群众免费饮用,并主动免费向社会各界一线抗“疫”人员提供。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推广肺经操,增强群众抗疫能力。着力提高中医药技术实用性,医院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遴选数十项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应用,每年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培训率%,合格率%。设立全县中医药基层指导科,对乡、村开展中医药技术业务指导,提升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抓预防保健,特色上彰显。
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治未病”医疗发展趋势铺路。各级医疗机构成立“中医治未病科”,开展健康检测和指导,并根据居民健康体检情况,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服务,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对3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电视台、宣传专栏及标语、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