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医档案从医24年,医者仁心,不悔来
TUhjnbcbe - 2021/7/17 0:44:00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医院,有一群质朴而平凡的医生,他们大多从医几十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却日复一日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可是却被很多病人亲切地称为亲人、朋友。医院的发展,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暖心医生——医院北关院区脑病科主任张景华。

见证生死,立志从医

张景华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在他的记忆中,一把听诊器,一个小药箱,便是父亲所有的家当,而这在几十年前的农村,再正常不过了。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缺乏先进的治病理念,在父亲的诊室里他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和无何奈何,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从医,一定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医学技术,带回来造福家乡的群众。

年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路,并不断学习新技术,先后进修于医院(医院)神经内科,医院神经介入科。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他所带领的脑病科团队率先在我县开展脑梗塞静脉溶栓技术,并成立我县首家卒中中心,建立卒中绿色通道,一举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出身农村的他,深知基层缺乏对静脉溶栓技术的认识,更没有*金救治时间的概念。那时的他凭着自己对医学的一腔热血,在荆棘横生的卒中救治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趟出了一道宽敞大道。

为提高人们对中风及中风治疗、抢救*金时间的认识,医院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并每周举办知识讲座对住院病人普及相关知识,同时亲自下乡,走遍全县23各乡镇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知识的培训。在他和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那句“中风不可怕、一针治疗它”的宣传语,传遍柘城的大街小巷,老少皆知。而这也正是印证他常说的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

把病人当亲人暖心举动感动无数患者

“治病,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只会治病的人只能说是一个医匠,只有暖心,医患之间相互信任胜似亲人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张景华主任常对科室成员说的一句话。

第一次见到张景华主任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笑容,满眼含笑,让人倍感亲切,很多患者都曾被他温暖的笑治愈心中的焦虑和担忧。

年,那时他还算从医路上的一个新人。曾接诊一名20多岁的女性重症脑炎病人,一直高烧不退,但因为家贫一直交不上住院费,患者的丈夫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急红了眼睛。张景华听说后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帮患者垫上救命钱,安排她住院,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想法设法为患者联系药物,最终让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他的善心之举让患者一家深受感动,出院后,他们卖了存粮带着孩子郑重地把钱还到张景华的手中,他们说:“你就是我们家的恩人!”后来,他们变成朋友,逢年过节总会带着孩子来看望张景华。

前年,脑病科住进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老两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早上查房时,张景华发现老两口都在低头抹眼泪,一问才知道老人不知道怎么坐电梯,到现在还没吃上早饭。张主任转身就出了病房,去医院食堂为两位老人买了丰富的早餐,随后亲自带医院环境,并叮嘱同房的病人照看,有问题及时找他。

老两口后来成为了他的老病号,总是对人说“张主任对我们比亲人还亲呢!”

疫情防控期间,为减轻病人的恐慌心理,他和科室成员对每一位病人进行一对一的防控知识宣讲,并利用业余时间带领病人练习八段锦,增强体质,深受住院病人的好评!

一颗赤子心,至臻医患情。小小的贴心举动,让人听着就倍感温暖,何况是那些身处病痛中的患者呢。从医半生,他和患者之间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当提起张景华总会说:“这没什么啊,这都是医生应该做的!”

愧对家人,但从不后悔

提起家人,张景华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睛。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自己的父亲母亲,他说“父亲常叮嘱我:治病救人,一定要尽心尽力,我不奢求其他,只希望你能做个好医生!”所以大多数的时间,他不是在科室就是在门诊。

和张景华一样,妻子刘冬梅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母亲的角色总是缺失的。

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问他:“为什么别人的父亲都会接他们上学放学,你就不可以?”“为什么他们的父亲都会带他们出去玩,陪他们过生日,你也不可以?”面对女儿的询问,他除了愧疚,说不出更多的话。但后来,女儿慢慢长大,就再也没有问过此类问题,因为她明白父亲是治病救人的医生,是一个英雄。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高考填志愿时,女儿默默地选择的医学专业,她说:“我希望自己能向父亲一样,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治病救人。”

20多年来,他从没有后悔自己学医,更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的支持,是他从医路上的动力源泉。

医路漫漫不忘初心

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中,张景华对神经内科疾病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瞄准技术前沿,积极选派青年骨干医医院学习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填补了柘城县开展脑血管介入的空白。针对我县眩晕病人发病率高,而诊断治疗混乱的现象,他积极争取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率先在我县成立了眩晕中心,大大减少了误诊率,提高了治愈率。

在张景华主任的带领下,脑病科不仅注重治疗,更注重贴心服务,科室独立研发的中药保健茶、中药泡脚,每天免费发放。每天下午护士带领病人及家属开展保健操锻练,提升了患者的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如今,脑病科逐渐发展为医院的名牌科室,在柘城当地被百姓们所熟知。

20多年从医路,孜孜不倦勇前行。张景华凭着一份执着和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初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简短的一句话成为了他和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一批医生“医者仁心”最好的注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档案从医24年,医者仁心,不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