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腔梗定义在临床和教科书上将面临消失
TUhjnbcbe - 2021/8/21 19:54:00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前言

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截止目前,这个名词广泛应用于临床,当然影像科医生也不例外,在颅脑CT或者MRI检查时,动不动就提示腔梗,有些老年人明明感觉没有任何症状,体检却发现有腔梗,这类人群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脑梗死,应该把这类腔梗统称为是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有些症状明显的人,一检查提示多发的腔隙性梗塞灶,也因此很多人担心这个结果,因为患者逼近是患者,对于医学方面大部分患者可能相对陌生,在他们心中腔隙性脑梗塞就是脑梗死,就想着自己以后瘫痪了咋办、不会说话了咋办、眼球不听指挥了咋办、生怕自己成为半个植物人。

腔梗定义

腔隙性脑梗塞的概念是年Fisher提出的,认为腔隙性脑梗塞就是大脑深部白质和脑干处出现的直径<15—20mm的梗塞灶,主要发生在豆纹动脉和穿支动脉等,进而演变为腔隙性脑梗死,从概念可以看出,腔梗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生在小血管上,然后导致梗塞的面积较小,所以腔梗的描述主要是梗塞面积大小的描述。

腔隙不完全等于腔梗,腔隙有时是指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间隙扩大,称为是血管周围间隙,而腔梗是指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梗塞灶,二者在影像学(CT、MRI上)表现较为相似,但在发生机制上有本质区别,然而在临床治疗上也有本质区别,周围血管间隙一般不需要治疗,而症状明显的腔梗都需要积极治疗,有时候也容易把老年性白质脱髓鞘病灶误认为是腔隙性脑梗塞,所以在诊断上要提高警惕。

腔梗的诊断途径

一、CT

CT不是多参数成像,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对于鉴别是否是腔梗时有时候存在一定困难,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的腔梗均不如MRI。

二、MRI

MRI具有多参数成像的优点,所以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明显优于CT,而且MRI的功能成像DWI对于超急性期的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大部分超急性脑梗塞CT上很难检出。

今后腔梗在临床如何逐渐消失?

早年腔梗文献

图:年文献

图:年文献

近几年很多文献已不见腔梗踪影

腔梗在教科书上的消失

神经病学八年制教材第二版

图:1

神经病学八年制教材第三版

图:2

从八年制第二版教科书到八年制第三版教科书这个过程,已经将腔梗这个概念取消掉。

为什么腔隙性脑梗逐渐消失?

随着上述理论的改变,实际工作中可能也会慢慢的改变,查了国外相关文献,在年的时候,国外放射年会就有专家对腔梗的定义提出质疑,在年的时候,也有一篇文献对大小为15mm的腔隙性脑梗塞这个诊断提出了质疑。

个人认为逐步被消失的原因:

拿着梗塞灶的大小(腔梗)去反应梗塞的血管,大部分情况是正确的,但可能还是存在误差,所有的腔梗表现不一定都是穿支动脉等小动脉引起的,大动脉也可引起腔梗,于是八年制教科书,将原先腔梗的这一表现直接替换为《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相对更为准确,脑梗塞的分类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不管怎么分类,腔梗这一定义随着医学界的不断认识,可能会越来越淡化。

总结: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表现,它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小动脉闭塞以后引起的小面积的梗塞,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而且拿着影像学上的腔梗去反应一个患者的梗塞情况时,也存在不准确性,所以今后腔梗这个定义可能逐渐会消失,会把影像学上表现为腔梗的这种表现,今后可能会都统称为《小动脉闭塞性改变》。

1
查看完整版本: 腔梗定义在临床和教科书上将面临消失